送王木叔推官满秩 其三

灵台湛虚明,万物悬一镜。
饥餐夜熟寝,是我真实性。
牛山多斤斧,草木非正命。
君乎善自养,吾心本无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王木叔推官满秩 其三》是宋代诗人孙应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展开这首诗的内容、主题和背景,以助于理解:

  1. 诗歌原文
    灵台湛虚明,万物悬一镜。
    饥餐夜熟寝,是我真实性。
    牛山多斤斧,草木非正命。
    君乎善自养,吾心本无病。

  2. 诗意解读

  • 灵台湛虚明,万物悬一镜: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世界的洞察和观察能力,如灵台(智慧之宫)清澈透明,如同一面镜子,反映出万物的本质。
  • 饥餐夜熟寝,是我真实性:这里描绘了诗人简朴的生活状态,通过简单的饮食和夜间的休息来体验生活的真谛。
  • 牛山多斤斧,草木非正命:诗人观察到自然环境的变化,感受到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牛山(山林)上的斧头砍伐过多,使得草木失去了原有的生长环境。
  • 君乎善自养,吾心本无病:最后一句是对朋友的劝诫,希望王木叔能注重个人修养,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健康。
  1. 主题分析
  •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个人修养的重要性。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的破坏,诗人强调了保护环境和重视个人修养的必要性。
  1. 历史背景
  • 这首诗写于宋代,当时中国社会经历了多次战乱和朝代更迭,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秩序都受到了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述和对人性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
  1. 文学价值
  • 这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的行为的描述,展示了诗人深邃的思考和敏锐的观察力。
  • 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如“饥餐夜熟寝”与“牛山多斤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效果,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1. 艺术手法
  • 诗中使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象征,如“灵台湛虚明”比喻智慧,“万物悬一镜”象征清晰的世界观。
  • 在艺术表达上,诗人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其高超的诗歌创作技巧。
  1. 社会影响
  • 这首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被后人传诵,成为研究宋代文学和社会变迁的重要文献。
  • 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态度。
  1. 现代意义
  • 在当今社会,环境保护和个人修养仍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这首诗提醒现代人要珍惜自然、保护环境,同时也要注重自我修养,提升精神境界。

《送王木叔推官满秩 其三》是孙应时在宋代创作的一首具有深刻思想性和艺术价值的诗作。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价值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获得对古代文学和文化的深入理解,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