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数十州,今惟本根地。
因仍军国须,支吾亦良费。
簿书高没人,大率非古意。
先生海邦来,历历眼中事。
诚心对天日,正色俯民吏。
那无一夜惊,感叹不能寐。
九重忧民深,时节苦未易。
源流傥可言,请拜仁人赐。
送台州沈虞卿使君入朝 其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台州沈虞卿使君入朝·其三》是宋代诗人孙应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现状,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接下来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诗歌原文
东南数十州,今惟本根地。
因仍军国须,支吾亦良费。
簿书高没人,大率非古意。
先生海邦来,历历眼中事。
诚心对天日,正色俯民吏。
那无一夜惊,感叹不能已。诗歌注释
- 宋应星,字文叔,号涵斋,晚号烛湖老,常熟人(今江苏常熟县)。
- 宁宗开禧二年起判邵武军,未赴而卒。
诗歌译文
东南数十州的今天,只留下了本根之地。
因为需要维持军队和国家的日常运转,所以不得不敷衍塞责。
公文堆积如山,没有人能够解决,大多数都是按照旧有的规矩行事。
你从海邦来,这里的一切你都看得清清楚楚。
真心对待天地,面对百姓官员保持公正态度。
没有一天不感到震惊,感慨万分,叹息不已。诗歌赏析
- 首联“东南数十州,今惟本根地”表达了一种无奈和现实的态度。
- 颔联“因仍军国须,支吾亦良费”揭示了官僚体系的弊端,即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严重性。
- 颈联“簿书高没人,大率非古意”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状况对国家和人民的危害。
- 尾联“诚心对天日,正色俯民吏”则是对理想政治状态的向往,也是诗人个人价值观的体现。
- 整首诗通过对现实与理想的对比,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及期望,展现了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写作背景
孙应时在仕途上有着坎坷的经历,他在宁宗开禧二年起判邵武军,但未能上任就去世了。这首诗的创作可能与他的个人经历有关,反映了他在任职期间对国家和民众的关心以及对官场腐败的不满。主题思想
- 反映社会现实:通过描绘现实的官场状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
- 抒发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以及对于理想政治的向往。
- 批评现实:批评了官场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呼吁更加务实和高效的政治体制。
- 艺术特色
- 语言精炼:用词简洁明了,每一句都富有深意,体现了诗歌的高度凝练。
- 结构严谨:全诗结构紧凑,前后呼应,层次分明。
- 情感真挚:诗人的情感真挚感人,使得读者能够强烈感受到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关爱。
《送台州沈虞卿使君入朝·其三》不仅是一首诗篇,更是孙应时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反思和对理想政治的热切期盼。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映射出一个时代的社会面貌。通过对这首作品的研究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的社会状况及其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