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道中书怀 其二

儒生不知变,区区诵陈言。
时人熟见之,嬉笑相排拫。
江流去不返,何时复虞轩。
饩羊诚无用,礼意傥可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临海道中书怀其二》是宋代诗人孙应时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在面对社会变革和个人境遇时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孙应时,字季思,号东山居士,宋高宗绍兴年间进士。其诗歌风格多表现出一种沉郁、内敛的情感,反映了当时士大夫阶层的心态和生活状态。
  • 诗中透露出的是一种对于时代变迁的深刻感受,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与哀愁。
  1. 作品原文
    儒生不知变,区区诵陈言。时人熟见之,嬉笑相排拫。江流去不返,何时复虞轩。饩羊诚无用,礼意傥可存。

  2. 诗句解析

  • “儒生不知变”指的是儒家学者们未能及时洞察世事的变化。他们仍执着于传统的教条和理念,未能与时俱进。
  • “区区诵陈言”则反映了这些学者们只是重复古人的话,缺乏创新和实际行动。
  • “时人熟见之”说明这种陈腐的思想和行为已经被很多人熟悉并视为常态。
  • “嬉笑相排拫”描绘了一种讽刺和嘲笑的氛围,反映出社会对这种过时观念的不满和轻视。
  • “江流去不返”比喻时间不会因人的意志而改变,强调了历史的不可逆转性。
  • “何时复虞轩”表达了对恢复古代理想政治秩序的渴望,同时也隐含着对现实政治状况的不满和失望。
  • “饩羊诚无用”用“饩羊”象征那些无用且被浪费的资源,批评了那些无谓的消耗和浪费。
  • “礼意傥可存”则提出了一种希望,即在变化的环境中仍有可能存在某种形式的价值和意义。
  1. 主题思想
  • 诗中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不同,批判了那些固守传统、不愿接受新事物的行为。
  • 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迷茫。
  1. 文学价值
  • 《临海道中书怀其二》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一份时代的见证。通过对这一历史时期的深刻描写,展示了宋代社会风貌和文人心态。
  • 该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宋代社会文化的重要窗口。
  1. 后世影响
  • 此诗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许多诗人在表达类似情感和思考时,都受到了《临海道中书怀其二》的启发。
  • 诗中的一些意象和表达手法也被广泛引用和模仿,成为了文学创作中的经典元素。
  1. 文化意义
  • 《临海道中书怀其二》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还反映了整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社会心理。
  • 它让我们得以窥见宋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面貌,以及那个时代人们对未来的期望和恐惧。

《临海道中书怀其二》不仅是孙应时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整个宋代社会的缩影。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为后人提供了一扇了解那个时代的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