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川八景 东城春早

阳回冰底见云堆,春意东来梅已知。
待得东城花柳放,早春已是得春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鲸川八景·东城春早》是宋代诗人家铉翁所作的诗词之一,描写了春季东城的景色和氛围。这首诗以其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佳作。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阳回冰底见云堆,春意东来梅已知。
    待得东城花柳放,早春已是得春迟。

  2. 诗歌赏析

  • 首句:“阳回冰底见云堆”描绘了一幅春天来临的景象,阳光穿透厚厚的冰层,使得原本被冰封的大地仿佛解冻,水面上堆积着如云朵般的薄冰。这一景象不仅生动地描绘了冬去春来的自然变化,也象征着希望与生机的重生。
  • 次句:“春意东来梅已知”进一步表达了春天的到来对自然界的影响。这里的“梅知”意味着梅花率先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开始绽放,预示着季节的更替和生命的勃发。
  • 第三句:“待得东城花柳放”则通过“待得”一词,传达了一种期待和憧憬的情感。当春天真正到来的时候,东城(即东边的城市地区)的花柳(指花草树木)开始盛开,为人们带来了春天的气息和美景。
  • 尾句:“早春已是得春迟”则是对整个春天到来过程的一种哲理性总结。尽管春天的到来总是迟到,但其价值和美丽是无法忽视的。这一句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迟来的珍视。

《鲸川八景·东城春早》不仅仅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和情感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以及诗人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自然的观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