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舜元以墨竹为赠

我家苕源山深处,万竹森森饱风雨。
一从脚踏黄沙堆,不见此君四寒暑。
夜来有梦到家山,苍筠翠干犹依然。
觉来欲赋不得赋,谁能为我传其天。
东邻萧然岁寒客,寓意于物无留迹。
当年亲识洋州孙,写得寒梢数千尺。
怜我卧疴少佳悰,卷送四壁泠然风。
笔端妙处夺天巧,与我胸中生意俱无穷。
高阳台下见此两奇特,子新之梅舜元竹。
后先俱为洞山来,夜夜白虹贯茅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谢舜元以墨竹为赠》是一首宋代的七言作品,由家铉翁创作。该诗通过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深厚友谊和对其高洁品质的赞美。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家铉翁(约公元1060年—约公元1124年),字叔向,江西铅山人。他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其诗作以清新脱俗、寓意深远著称,对后世影响颇深。家铉翁的生平事迹及文学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
  1. 诗歌原文
    我家苕源山深处,万竹森森饱风雨。
    一从脚踏黄沙堆,不见此君四寒暑。
    夜来有梦到家山,苍筠翠干犹依然。
    觉来欲赋不得赋,谁能为我传其天。
    东邻萧然岁寒客,寓意于物无留迹。
    当年亲识洋州孙,写得寒梢数千尺。

  2. 诗歌解读

  • 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家铉翁通过对“苕源山”这一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生机。同时,通过对“万竹森森”的形象描写,传达了对自然生态的尊重与保护。这种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操。
  • 友情的珍贵:诗中多次提到的“不见此君四寒暑”,表达了对友人深厚情谊的珍视和怀念。诗人通过“夜来有梦到家山”等句,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这种深情厚谊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人际关系的真实状态。
  • 人格典范:诗中的“东邻萧然岁寒客”,象征着诗人自身品格的高洁和坚韧。诗人通过对比自己与“岁寒客”的不同境遇,强调了自己坚守节操、不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这种人格典范的树立,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学习的榜样,也激励着后人追求高尚的道德品质。
  1. 艺术特色
  • 语言精炼:家铉翁在《谢舜元以墨竹为赠》中的语言表达非常精炼有力,每一个词句都饱含深意,使得整首诗富有韵律感和节奏美。这种语言的精炼不仅使诗歌更加优美,也使得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更加突出。
  • 意境深邃:家铉翁的诗歌常常具有深邃的意境,能够引发读者深层次的思考。《谢舜元以墨竹为赠》也是如此,通过简洁的文字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1. 文化意义
  • 文学价值:《谢舜元以墨竹为赠》作为家铉翁的代表作品之一,其在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位置。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主题思想,不仅丰富了我国古典诗词的内涵,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 社会价值:家铉翁的诗歌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还具有深远的社会价值。通过诗歌,家铉翁向世人传递了他对自然、对友情、对道德品质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这些思想和观念对于提升人们的文化素质和社会道德水平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谢舜元以墨竹为赠》不仅展示了家铉翁卓越的文学才华,同时也反映了南宋时期文人的精神风貌和社会责任感。这首诗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也使其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