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苕源山深处,万竹森森饱风雨。
一从脚踏黄沙堆,不见此君四寒暑。
夜来有梦到家山,苍筠翠干犹依然。
觉来欲赋不得赋,谁能为我传其天。
东邻萧然岁寒客,寓意于物无留迹。
当年亲识洋州孙,写得寒梢数千尺。
怜我卧疴少佳悰,卷送四壁泠然风。
笔端妙处夺天巧,与我胸中生意俱无穷。
高阳台下见此两奇特,子新之梅舜元竹。
后先俱为洞山来,夜夜白虹贯茅屋。

谢舜元以墨竹为赠

我家在苕源山深处,万竹子茂盛充满风雨。

自从踏入黄沙堆,已不见这君子四寒暑。

夜晚有梦到家乡,苍翠的竹干依然存在。

醒来时想要赋诗表达,谁能为我传其天?

东邻萧然岁寒客,寓意于物无留迹。

当年亲识洋州孙,写得寒梢数千尺。

怜悯我卧病少佳趣,卷起四面泠然风。

笔端的妙处夺天巧,与我胸中生意俱无穷。

高阳台下见此两奇特,是子新之梅舜元竹。

后先都为洞山来,夜夜白虹贯茅屋。

【注释】

苕源:指浙江绍兴附近的山阴(今属浙江)一带。

万竹森森:形容竹林茂密成林。

黄沙堆:即黄土高原,地势平坦,气候干旱。

苍筠翠干:指苍翠的竹茎。

四寒暑:四年,四载。

夜来:昨夜。

苍筠:青翠的竹杆。

苍筠翠干:指青青的竹杆和翠绿的竹杆。

觉来:醒来。

不得赋:无法写出好的诗句。

萧然:寂寞。

东邻萧然岁寒客:东边邻居萧然是年老的隐士。

洋州:唐州,治所在陕西洋县。

怜我:怜悯我。

疴(kē):疾病。

四壁:四面墙壁。

泠然风:清凉的风吹拂。

笔端:指毛笔。

高阳台:指作者居住的地方。

子新之梅舜元竹:是说你新种的梅花和舜元所画的竹子。

后先:前后,相继。

洞山:指江西宜春洞山寺。

夜夜白虹贯茅屋:指每夜都有彩虹穿过茅屋的屋顶。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在诗里描述了一幅墨竹图,并写了自己对画的喜爱之情,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联想。诗人通过自己的创作和观赏,赞美了墨竹之美。这首诗的大意是:我家在苕源山深处,万竹子茂盛充满风雨。自从踏入黄沙堆,已不见这君子四寒暑。夜晚有梦到家乡,苍翠的竹干依然存在。醒来时想要赋诗表达,谁能为我传其天?东邻萧然岁寒客,寓意于物无留迹。当年亲识洋州孙,写得寒梢数千尺。怜我卧病少佳趣,卷送四壁泠然风。笔端的妙处夺天巧,与我胸中生意俱无穷。高阳台下见此两奇特,子新之梅舜元竹。后先都为洞山来,夜夜白虹贯茅屋。

第一段写自己喜爱墨竹的原因。“我家在苕源”,说明自己家的位置。“万竹子茂盛充满风雨”描写了竹子茂盛的景象。“一从脚踏黄沙堆”写自己来到黄沙堆的经历。“不见此君四寒暑”则表达了对墨竹的喜爱。

第二段写梦中回到故乡的情景。“夜来有梦到家山”写诗人梦见回到了家乡。“苍筠翠干犹依然”写诗人醒来后看到竹子依然如故,心中充满了喜悦。“觉来欲赋不得赋”表达了诗人想要赋诗表达对竹子的情感,但无法做到。“谁能为我传其天?”表达了诗人希望有人能够传递他的这种感情给其他人。

第三段写东邻主人的情况。“东邻萧然岁寒客”写东邻主人是一位年迈的隐士。“寓意于物无留迹”则表达了东邻主人对事物的理解,他不会刻意追求名利。“当年亲识洋州孙”写诗人曾经与洋州的人有过交情。“写得寒梢数千尺”则表示洋人对竹子的理解和欣赏。“怜我卧病少佳趣”则是说自己生病时少了乐趣,所以只能卷着袖子睡觉。

第四段写自己对于书法的热爱。“笔端的妙处夺天巧”则表示毛笔的笔触精妙无比,可以胜过自然万物。“与我胸中生意俱无穷”则表明毛笔的妙处可以表达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感情和思想。

第五段写自己的理想境界。“高阳台下见此两奇特”,则是说在自己居住的高阳台下看到这两株竹子。“子新之梅舜元竹”则表示这两株竹子是舜元的作品。“后先都为洞山来”则是说这些竹子都是来自洞山的。“夜夜白虹贯茅屋”则描绘了这些竹子每晚都在月光下闪烁着白色的光芒,如同白色的彩虹一样贯穿着茅屋。

整首诗通过诗人对墨竹的喜爱之情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联想和思考,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