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体柔弱,孤生幽涧傍。
涧深水不滋,短叶疏而黄。
物亦有不幸,仁者为悲伤。
愿因水石间,移植近窗光。
探丸起九死,焦卷复翠长。
草木固无知,此心未能忘。
以水石菖蒲赠谷堂孙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以水石菖蒲赠谷堂孙漕》是唐代诗人徐珩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将对该诗作进一步介绍:
作者简介:徐珩,唐代诗人,他的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风格质朴自然,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地域色彩。
诗歌原文:菖蒲体柔弱,孤生幽涧傍。 涧深水不滋,短叶疏而黄。 物亦有不幸,仁者为悲伤。 愿因水石间,移值近窗光。 探丸起九死,焦卷复翠长。 草木固无知,此心未能忘。
诗歌赏析:这首诗通过描写菖蒲的生长状态,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和深切感慨。首句“菖蒲体柔弱,孤生幽涧傍”描绘了菖蒲生长的环境与姿态,表现了它虽弱小却独立于幽静之境的特性;第二句“涧深水不滋,短叶疏而黄”,则表达了菖蒲生长环境的恶劣,暗示了自然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第三、四句“物亦有不幸,仁者为悲伤”揭示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理解及仁者对不幸者的同情与哀伤。最后两句“愿因水石间,移值近窗光”和“草木固无知,此心未能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向往以及对自身情感的寄托。
《以水石菖蒲赠谷堂孙漕》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作品,更是徐珩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沉的情感,向读者传达了自然界中生命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