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灵隐僧珏月窗

秋月只清辉,窗明人不归。
呕心成宿病,蜕骨悟前非。
书偈辞禅院,缄衾寄母闱。
猿啼泉石冷,客泪为君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灵隐僧珏月窗》是宋代著名文学家徐集孙的代表作品之一。此诗通过描绘秋夜的清辉、孤寂的僧人和凄凉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思念和无尽哀愁。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作者介绍:徐集孙,字子远,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其作品多以抒情见长,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他的诗歌常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抒发个人情感,展现了深厚的人文情怀。

  2. 诗歌原文:秋月只清辉,窗明人不归。呕心成宿病,蜕骨悟前非。书偈辞禅院,缄衾寄母闱。猿啼泉石冷,客泪为君挥。

  3. 诗意解析

  • 秋月清辉:秋天的月光清澈明亮,给人以宁静之感。诗人在此用“清辉”形容月光,营造出一种寂静而美丽的夜晚氛围。
  • 窗明人不归:明亮的窗户却空无一人,意味着主人已不在,这种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悲伤情绪。窗户的光明与人的缺席形成鲜明对比,加深了对逝者的怀念。
  • 呕心成宿病:诗人因为思念而心力交瘁,身体也因此出现了问题。这反映了诗人对逝去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无法释怀的心情造成的身体负担。
  • 蜕骨悟前非:比喻死亡是一种解脱,让死者得以超脱生前的痛苦。诗人在此寄托了对死者的祝福和对生者未来的期望。
  • 书偈辞禅院:在寺庙中诵读佛经,表达对佛法的虔诚。这一动作象征着诗人在精神层面上寻求慰藉和指引。
  • 缄衾寄母闱:用被子包裹着遗物(可能是骨灰盒)寄给家人。这是对逝者的最终告别,也是对家庭的一种安慰和支持。
  • 猿啼泉石冷:猿猴的叫声和泉水的冰冷,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这不仅反映了环境的寒冷,也象征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哀愁。
  • 客泪为君挥:客居他乡的人为死者流泪,泪水洒落如同被驱使一般。这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无限哀思,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1. 主题分析
  • 这首诗主要表现了诗人对亡者的深切怀念和对其离去后的无尽哀伤。通过对秋夜、明月、寺院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诗人构建了一个充满悲伤和宁静的意境,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1. 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诗人善于运用丰富的自然意象来表达情感,如“秋月”、“猿啼”等,这些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深沉且凄美的艺术效果。
  • 语言优美:诗歌的语言简洁而富有美感,如“秋风起兮白云飞”,既表达了季节的变化,也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
  1. 情感表达
  • 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对逝者的无尽思念和对生命的感慨。每一个细节都饱含深情,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动人的力量。

《挽灵隐僧珏月窗》不仅是一首表达对亡者怀念之情的诗歌,也是一篇富含哲理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人物情感的深入挖掘,诗人传递了深刻的人生感悟和对宇宙法则的理解。无论是从文学价值还是从情感共鸣的角度,这首诗都是值得深入阅读和欣赏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