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李道源弹琴之句 其一

数尺焦桐常在手,知子爱歌兼爱酒。
今朝已是二月三,梅花驿使曾来否。
古今多少无奈何,古人慷慨良已多。
为报陶潜且饮酒,无弦琴上不须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酬李道源弹琴之句 其一》是一首由宋代诗人徐积所创作的诗作。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作者简介
  • 徐积(1028—1103)北宋时期聋人教育家,因其晚年居住在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他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享年七十六岁。在政和六年(1116)被赐谥为“节孝处士”,其家乡还为其建立了“徐节孝祠”。
  1. 诗歌原文:数尺焦桐常在手,知子爱歌兼爱酒。今朝已是二月三,梅花驿使曾来否?
    古今多少无奈何,古人慷慨良已多。为报陶潜且饮酒,无弦琴上不须歌。

  2. 作品鉴赏

  • 情感表达:徐积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李道源的深厚情感。诗中“知子爱歌兼爱酒”展现了诗人与李道源之间的友情,两人不仅爱好音乐,也热爱生活和美酒,这种情感的交流使得他们的心灵更加紧密相连。
  • 历史背景:这首诗反映了北宋时期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诗人通过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向往。
  1. 艺术特色
  • 语言简练:徐积的诗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每一句都饱含深意,如“数尺焦桐常在手”中的“数尺焦桐”象征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象征手法:诗中使用了许多象征性的语言,如“梅花驿使”可能象征着远方的友人或消息的到来,这些都增加了诗歌的深度和艺术价值。
  1. 社会影响
  • 文化交流:《酬李道源弹琴之句 其一》作为宋代文学的一部分,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文化传承有重要影响。诗人通过自己的作品展示了宋代的文化风貌,并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酬李道源弹琴之句 其一》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描绘友情、文化和历史的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徐积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情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后人细细品味和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