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赵仁父两山堂

两山对立著君三,山意无穷勿浪参。
静底规摹随处有,忙时事业个中涵。
移文肯为轻离北,采菊何尝索见南。
会取孔门仁者意,等闲风月不虚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题赵仁父两山堂》是一首由宋代诗人徐侨创作的诗词作品,该作品以其优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而著称。《寄题赵仁父两山堂》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更体现了他对生活哲理的独到理解和感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歌的内容、背景和艺术特色:

  1. 内容解析
  • 诗句解读:《寄题赵仁父两山堂》中的“两山对立着君三,山意无穷勿浪参”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以及对人生哲理的认识。通过比喻两山对峙,寓意人生道路上的挑战与机遇并存。
  • 哲理探讨:“静底规摹随处有,忙时事业个中涵”反映了诗人在忙碌生活中仍能洞察世事、修身养性的生活态度。这里的“静”“忙”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不同生活状态的深刻理解。
  • 自然与人文的交融:“移文肯为轻离北,采菊何尝索见南”则表达了诗人对文化传承与个人修养的重视,同时也揭示了文人在追求精神自由时的微妙心理。
  • 艺术风格:《寄题赵仁父两山堂》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和哲理思考。诗中的用词考究,如“勿浪参”、“个中涵”,都体现了诗人对语言的精心打磨和运用。
  1. 背景知识
  • 作者介绍:徐侨(约公元1091年—约公元1137年),字子寿,号东湖居士,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与苏轼、黄庭坚并称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作品多以山水画为题材,深受后世赞誉。
  • 时代背景: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文人辈出,文化繁荣。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徐侨的诗歌创作也呈现出了独特的风貌,他的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蕴含了深刻的生活哲理。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歌中的“两山”、“静底”、“忙时”等元素,都富含象征意义,使诗歌的内涵更为丰富。这些意象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世界和哲学思考。
  • 形式创新:在宋诗的发展史上,徐侨的诗歌作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他不仅继承了前人的诗词传统,还尝试将绘画技法引入诗歌创作,使诗歌形式更加多样化,也为后世诗歌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寄题赵仁父两山堂》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内心世界的佳作,也是中国古典诗词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文化追求,以及他们如何将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融合在一起,创作出既具美感又富有思想深度的优秀文学作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