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之寄诗和其月夜泛舟韵以寓相思

别时来悟合并难,君向湖山去不还。
好语欲酬嗟侣少,空餐亡补愧官闲。
身谋未肯忘箕颍,世虑无嫌付触蛮。
幸有孤山陈迹在,倘来同踏石苔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能之寄诗和其月夜泛舟韵以寓相思》是一首宋代诗人徐侨创作的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同时反映了诗人对人生、仕途以及自然的独到见解。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对这首诗进行深入分析:

  1. 作者简介:徐侨,字子高,号无素,南宋时期著名诗人,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他的诗歌以其清新脱俗、意境悠远而著称。在宋词中,徐侨的地位不可或缺,其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

  2. 诗歌原文

别时来悟合并难,君向湖山去不还。  
好语欲酬嗟侣少,空餐忘补愧官闲。  
身谋未肯忘箕颍,世虑无嫌付触蛮。  
幸有孤山陈迹在,倘来同踏石苔斑。  

此为诗歌全文,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深思念和不舍之情。首句“别时来悟合并难”表达了与友人别离时的复杂情感;第二句“君向湖山去不还”,则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无奈和哀伤。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示了徐侨深邃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思想境界。

  1. 艺术特色
  • 情感真挚:这首诗充满了浓厚的个人情感,通过对友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朋友深切的思念和不舍。
  • 意象生动:诗歌运用了如“湖山”、“石苔斑”等意象,使得整首诗的画面感极强,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诗人笔下的自然景色和内心世界。
  1. 哲学思考
  • 通过“身谋未肯忘箕颍,世虑无嫌付触蛮”等句子,徐侨展现了自己对人生道路选择的思考。他既不愿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也愿意接受现实的挑战和考验。

《能之寄诗和其月夜泛舟韵以寓相思》不仅是一首表现诗人个人情感的佳作,更是一首蕴含深厚哲理的诗词。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赏析,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的魅力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