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簿见和复次韵

一昨瞻依尺五天,青衫槐简是同年。
飞腾影里寻芳躅,警跸声中响静鞭。
夷路已看腾骥駃,竞风须逊画蛇先。
宗臣底事犹栖棘,有策筹边不在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赵簿见和复次韵》是宋代诗人徐鹿卿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与同僚之间的酬答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徐鹿卿,字德夫,号泉谷樵友,生于宋孝宗乾道六年,卒于理宗淳祐九年,享年八十岁。他生于隆兴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市白土镇后泉村),是一位南宋时期的文学家、藏书家。徐鹿卿在博通经史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以文学成就著称乡里。他的文学创作涉及经史等多领域,其作品在当时颇受推崇。

  2. 诗歌原文:《赵簿见和复次韵》的原文如下:“一昨瞻依尺五天,青衫槐简是同年。飞腾影里寻芳躅,警跸声中响静鞭。夷路已看腾骥駃,竞风须逊画蛇先。宗臣底事犹栖棘,有策筹边不在边。”这首诗通过对同僚之间互动的描写,展示了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相互鼓励的精神。诗中的“飞腾影里寻芳躅”和“警跸声中响静鞭”等句子,不仅描绘了当时的场景,还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高雅情怀。同时,通过描述“宗臣底事犹栖棘,有策筹边不在边”,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关注国家大事的思想。

  3. 艺术特色:徐鹿卿的诗歌语言精炼而不失深意,通过对自然景观与人物动作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艺术境界。在《赵簿见和复次韵》中,诗人巧妙地运用典故与比喻,使整首诗不仅富有哲理,而且情感真挚。这种艺术风格使得徐鹿卿的作品在当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并影响了后世文人。

《赵簿见和复次韵》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幅充满人文精神的历史画卷。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内涵,展示了徐鹿卿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这首诗不仅是对友情的赞美,也是对历史的一种回顾和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