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黎丞见和

极目龙门峻接天,仕涂倾盖便忘年。
太平官府闲吟竹,胜处园林笑举鞭。
松柏凌霜知独后,楼台得月会居先。
老臣忧国谁能识,飞雪飘飘上鬓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酬黎丞见和》是宋代诗人徐鹿卿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该作品的介绍: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徐鹿卿,字德夫,号泉谷樵友,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博通经史,以文学闻名乡里。
  • 创作时间:具体创作年份不详,但根据诗歌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推测这是徐鹿卿在官场或私宅中与友人相遇时所作。
  • 创作原因:可能当时有两位官员(或文人)相见并相互唱和,徐鹿卿作为当时的文人,应对此情此景而作此诗。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极目龙门峻接天,仕涂倾盖便忘年。太平官府闲吟竹,胜处园林笑举鞭。松柏凌霜知独后,楼台得月会居先。老臣忧国谁能识,飞雪飘飘上鬓边。
  • 翻译:极目远眺,龙门的山势高耸入云直插天际;仕途中遇到知己,立刻忘记了年岁,仿佛时光倒流回到少年时代。在太平官署闲暇之时,我静坐吟咏竹子,欣赏着园林之美;在胜地的园林中挥动马鞭,尽情享受自然之趣。松柏不畏严寒,知道它们独立于世的不易;高楼之上,月光如洗,人们常在那里赏月怀古。然而,身为老臣的我忧虑的是国事,又有谁能够理解我的忧虑呢?飘落的雪花纷纷扬扬,落在了鬓边,增添了几分白发苍苍之感。
  1. 诗意赏析
  • 意境深远:诗中的“龙门峻接天”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同时暗喻诗人志向高远,不惧艰难。
  • 友情深厚:“仕涂倾盖便忘年”表现了作者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情,彼此之间的交往超越了年龄的界限。
  • 自然和谐:“松柏凌霜知独后,楼台得月会居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悟,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 忧国之情:“老臣忧国谁能识,飞雪飘飘上鬓边”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的思想。

《酬黎丞见和》作为徐鹿卿的代表作品,不仅展示了其深邃的审美情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精神面貌和历史责任感。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读者不仅可以体会到诗人的情感世界,还能从中汲取到对于人生、社会和历史的深刻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