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寄题李氏月心精舍

坎阳为心亦为月,妙质一点何玲珑。
君看灵光湛止水,孰与明镜行秋空。
万古娟娟不改色,百年忽忽俱成翁。
盈虚如彼莫消长,试参此语将无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寄题李氏月心精舍》是宋朝徐瑞的作品之一。该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原文及作品赏析如下: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徐瑞,字山玉,号松巢,江西鄱阳人。他是南宋度宗咸淳间应进士举但未成功的人。他的诗才得到了当时文人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 时代环境:宋代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诗歌、散文、小说等各类文体均有卓越成就。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徐瑞的作品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思想情感和社会风貌。
  1. 原文及译文
  • 原文:坎阳为心亦为月,妙质一点何玲珑。君看灵光湛止水,孰与明镜行秋空。万古娟娟不改色,百年忽忽俱成翁。盈虚如彼莫消长,试参此语将无同。
  • 翻译:心灵的中心如同月亮,其美妙之处难以形容。你看着那清澈如止水的光亮,它与明亮的镜子一同在秋天的天空中闪耀。万年不变地保持其美丽,百年后突然成为一尊老者。盈缺的变化似乎无法消除,试着思考这句话将会有相同的道理。
  1. 作品赏析
  • 主题思想:徐瑞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时间流转和人生变迁的哲思。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述,寓意了生命的无常和岁月的流逝。
  • 艺术特色:诗歌采用了象征和比喻的手法,通过对月亮和湖水的描绘,巧妙地传达了诗人的情感。诗句中的“盈虚如彼”和“百年忽忽俱成翁”展现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
  1. 评析与评论
  • 文学价值:《次韵寄题李氏月心精舍》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表现,成为了宋代诗歌的经典之作。它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风貌。
  • 影响与评价:该作品受到了后世学者和读者的高度评价,被视为宋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其影响力跨越了时间的限制,至今仍被广泛研究和传颂。
  1. 写作背景
  • 创作动机:徐瑞可能受到了他个人经历或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创作了这首表达人生哲理和自然美的诗篇。
  • 时代背景:宋代社会经历了重大变革,文人面对时代的动荡和个人的命运常常感慨万千,这种情绪在其作品中得到了反映。
  1. 文化意义
  • 国学传承:徐瑞的诗作不仅是文学上的杰作,也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诗歌的形式传递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哲学思想。
  • 文化自信: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徐瑞的诗作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对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具有积极意义。

《次韵寄题李氏月心精舍》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性和艺术价值的宋代文学作品。它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对生命、时间和自然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文化价值观,以及他们对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