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戌除夜泊舟东湖用白石归苕溪韵书怀 其三

出山归隐计无成,舟泊菰丛胶断冰。
记取东湖风雪夜,青荧一点隔林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丙戌除夜泊舟东湖用白石归苕溪韵书怀 其三》是宋代诗人徐瑞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围绕这首诗展开详细探讨:

  1. 作者介绍
  • 徐瑞,字山玉,号松巢,元初饶州路鄱阳人。他曾任鄱阳县书院山长,有《松巢漫稿》传世。徐瑞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上,还在其他领域如书法、绘画等方面有所建树,展现了多才多艺的一面。
  1. 作品原文
    出山归隐计无成,
    舟泊菰丛胶断冰。
    记取东湖风雪夜,
    青荧一点隔林灯。

  2. 作品鉴赏

  • 主题思想: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和感慨。诗中的“出山归隐计无成”表达了一种无奈和失落,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对于理想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的差距。
  • 艺术手法:在艺术手法上,此诗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前两句通过“出山归隐计无成”,展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后两句“舟泊菰丛胶断冰”则通过具体的环境描写,营造出一种冷清而又孤独的氛围。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深刻。
  1. 历史背景
  • 宋末元初是一个动荡的时代,社会变革和政治变迁为许多文人墨客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徐瑞作为这一时代的文人,他的作品往往带有强烈的时代印记和个性色彩。
  1. 文化影响
  • 徐瑞的这首作品虽然流传至今,但其在当时的影响力可能并不显著。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沉淀,这些文学作品逐渐被更多人所了解和传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1. 现代价值
  • 在当今社会,虽然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但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却愈发重要。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容,仍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教育意义。它可以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一颗平静和坚韧的心,寻找属于自己的心灵归宿。

通过对《丙戌除夜泊舟东湖用白石归苕溪韵书怀 其三》的深入了解,可以发现这首诗不仅是徐瑞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那个时代文人心态的反映。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感情,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独特见解。对于现代人来说,这首诗不仅仅是一段遥远的历史,更是一种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去品味和借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