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出吾庐,落月犹在树。
我行欲何之,所以河源去。
去去益以远,炯炯不可论。
群语车铎间,尚想儿女喧。
稍涉原上路,渐见柳下村。
雾草结宿露,风林散朝暾。
悠悠望蘧庐,我仆欣载奔。
昔出日在毕,今出壁中昏。
昔如水上鸥,今如槛中猿。
所忧负平生,岂但感寒暄。
明济十里黄,漪漪见淇园。
晚投伯氏廨,拓落复何言。
周览故时居,愐见松菊存。
故侣未易招,且自置肴樽。
复至新乡廨寄张稚
介绍
《复至新乡廨寄张稚》是北宋诗人晁冲之的一首古诗,全文如下:驱车出吾庐,落月犹在树。我行欲何之,所以河源去。去去益已远,炯炯不可论。群语车铎间,尚想儿女喧。稍涉原上路,渐见柳下村。雾草结宿露,风林散朝暾。悠悠望蘧庐,我仆欣载奔。昔出日在毕,今出壁中昏。昔如水上鸥,今中槛中猿。所忧负平生,岂但感寒暄。明济十里黄,猗猗见淇园。晚投伯氏廨,拓落复何言。周览故时居,愐见松菊存。故侣未易招,且自置肴樽。 廨寄张稚:寄居在张稚所在的官署。廨,xiè,官署,旧时官吏办公处所的通称。寄,寄居。穉,zhì,同“稚”。吾庐:我的屋舍。何之:向何处去。河源:河流的源头。去去:谓远去。炯炯:jiǒngjiǒng,光明,光亮。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旅途中的所见所闻,传达了诗人对故乡、岁月变迁和友情的深切感慨**。
诗的第一句“驱车出吾庐,落月犹在树”描述了诗人离开自己的家,夜晚月光依旧照耀着树木的情景。第二句“我行欲何之,所以河源去”表达了诗人对于前往何方的迷茫与探索。第三句“去去益以远,炯炯不可论”进一步强调了距离的遥远和时间的流逝。第四句“群语车铎间,尚想儿女喧”反映了诗人在途中听到的车马喧嚣声,勾起了对家乡生活的回忆。
随后的句子通过“稍涉原上路,渐见柳下村。雾草结宿露,风林散朝暾”描绘了旅途中的景物变化。诗人逐渐远离了都市,进入了更为宁静的乡村景象。而“悠悠望蘧庐,我仆欣载奔”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家园的向往和归心似箭的情感。
最后四句“昔出日在毕,今出壁中昏。昔如水上鸥,今中槛中猿。所忧负平生,岂但感寒暄。”则抒发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和人生变化的感慨。其中,“昔日如水上之鸥”和“而今为笼中之猿”分别比喻了诗人过去的自由与现在的束缚,“所忧非止感寒暄”则是说诗人对外界变化的担忧不仅仅局限于季节的冷暖。
《复至新乡廨寄张稚》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旅行描写,更是一次深刻的内心独白。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过往岁月的追忆,展现了北宋时期文人对于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宋代诗词的特点,即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意境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