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旱及兹雪,都人销百忧。
墙根有宿草,馀绿尚去秋。
新阳解薄冰,大润升介丘。
夜闻窗响纱,高云正绸缪。
明旦天津望,寒花翳川流。
宫中圣人喜,疠气一夕收。
史占上日祥,知欲遍九州。
敢任肉食谋,官闲欣岁休。
虽无山阴船,穷巷窘若囚。
却幸葛翁来,汤饼有麦牟。
孔侯金闺彦,平昔慕追游。
延阁排霄起,登临忘我愁。
何当联辔镮,城苑佳气浮。
春郊日可望,桑野听行讴。
次韵孔著作常父馆中喜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孔著作常父馆中喜雪》是宋代诗人晁补之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在这首诗中,诗人不仅描绘了雪景的壮美,还表达了对时局好转的喜悦之情。诗中通过对冬旱及兹雪的描述,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冬日图画,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福祉的美好祝愿。
诗中的“冬旱及兹雪”一句,用“及兹”表明雪的到来恰逢旱情,而“冬旱”则直接点出了季节背景,为下文的雪景描写奠定了基础。接下来的诗句,如“墙根有宿草,馀绿尚去秋”,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了冬季特有的自然景象,同时暗含着岁月更迭的意境。
“新阳解薄冰,大润升介丘”两句,通过“新阳”与“大润”这两个词汇的使用,传达了冬日阳光温暖,大地解冻的情景,而“升介丘”则形象地描述了雪后山川的变化。紧接着,“夜闻窗响纱,高云正绸缪”两句,诗人将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通过“夜闻窗响纱”和“高云正绸缪”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和谐的氛围。
“明旦天津望,寒花翳川流”则从清晨的视角出发,描绘了人们在雪后的天津远眺所见的景象,而“寒花”则暗示了冬天的特征。最后两句,“宫中圣人喜,疠气一夕收”和“史占上日祥,知欲遍九州”,则是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政治清明、疫情解除的美好愿望。这里的“病气一夕收”既指疫病的消除,也寓意着国家的强盛。
“敢任肉食谋,官闲欣岁休”反映了诗人对于个人仕途的一种豁达态度,他愿意放弃个人的权谋,享受闲暇之余的安宁生活。整首诗通过对冬雪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人文情怀。
《次韵孔著作常父馆中喜雪》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物的诗作,更是一首蕴含着深刻社会意义和人生哲理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为读者提供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审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