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辔驭羸马,驰驱曹济间。
商飙折劲木,萧瑟道里寒。
况复慕所天,恻怆摧心肝。
游子叹时迈,慈母怜衣单。
来时凭窗哭,五妹垂修鬟。
季弟主菽粟,孺妻爨茅菅。
悼我无令人,莫奉堂上欢。
岂无萱草诗,终日倚门阑。
念昔常独立,所闻诗礼难。
我尚未成人,遭罹此忧患。
岁晏念坟墓,仳离百哀攒。
何时奉灵车,辛苦向此还。
亲寡气力微,傍人祝加餐。
愿言薄志节,苟生无形颜。
之京师展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之京师展墓》是一首出自宋代诗人晁补之的古诗。这首诗表达了游子对故乡亲人的深深思念和悲哀之情,通过细腻的语言描绘了离别的场景,以及游子的孤独和无助。
《之京师展墓》全文如下:
短辔驭羸马,驰驱曹济间。
商飙折劲木,萧瑟道里寒。
况复慕所天,恻怆摧心肝。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离别故乡、游子思乡的情感图景。诗中的“短辔驭羸马”,表现了旅人疲惫而又不得不前行的无奈;“商飙折劲木,萧瑟道里寒”,则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凄凉景象,增添了几分悲凉之感。尤其是“恻怆摧心肝”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深深的悲伤和不舍。
晁补之作为宋济州巨野人,字无咎,号济北,自号归来子。他是神宗元丰二年进士,曾随父至杭州,因著有《七述》得以谒见苏轼,后成为文坛知名人物。在这首诗中,晁补之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实情况,如游子的辛酸生活和对亲情的深切怀念。
《之京师展墓》不仅仅是一首诗歌的文本,它更是一段历史和文化的缩影,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情感。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分析,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宋代诗歌的特点,也能够体会到中国古代文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情感世界和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