诘旦雕舆下桂宫,盛时为乐与民同。
三千世界笙歌里,十二都城锦绣中。
行漏不能分昼夜,游人无复辨西东。
归来更坐嶕峣阙,万乐铮鏦密炬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诘旦雕舆下桂宫,盛时为乐与民同。
三千世界笙歌里,十二都城锦绣中。
行漏不能分昼夜,游人无复辨西东。
归来更坐嶕峣阙,万乐铮鏦密炬红。
《扈从观灯》是宋朝晏殊的作品,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盛时为乐与民同的盛况和游人无复辨西东的繁华景象,展现了宋朝时期的盛世风貌以及人们的欢庆情绪。
诗歌开篇“诘旦雕与下桂宫”描绘了清晨时分,宫墙雕刻精美,桂花飘香的景象,寓意着繁荣昌盛的早晨。随后“盛时为乐与民同”表达了在盛世时期,人们共同享受快乐的场景,反映了当时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状态。
“三千世界笙歌里,十二都城锦绣中”则进一步描述了整个国家都沉浸在欢乐之中,笙歌四起,灯火通明的繁华景象。这里的“三千世界”和“十二都城”分别指代了整个世界和整个国家的都城。
“行漏不能分昼夜,游人无复辨西东”两句更是将这种盛大的气氛推向了高潮。这里的“行漏不能分昼夜”意味着无论昼夜如何更替,人们的心情都沉浸在这盛大的氛围中,而“游人无复辨西东”则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因为过于兴奋而忘记了方向,无法分辨东西南北。
《扈从观灯》不仅是一首描写宋代盛世风貌的诗歌,更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的佳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