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其五

玉箫吹遍烟花路,小谢经年去。
更教谁画远山眉,又是陌头风细、恼人时。
时光不解年年好,叶上秋声早。
可怜蝴蝶易分飞,只有杏梁双燕、每来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虞美人·其五》是一首由清朝的史承谦创作的作品,而非李慈铭所写。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背景及其意义:

  1. 原文内容
  • 第一段:“深闺春色劳思想,恨共春芜长。”这一句描绘了主人公因思念而产生的深深忧愁和无尽的哀愁,春色的深闺使她更加感伤,与“长”字相呼应,增添了一种时光流逝和无法挽留的感觉。
  • 第二段:“黄鹂娇啭泥芳妍,杏枝如画倚轻烟、琐窗前。”此段通过黄鹂的叫声和杏花的美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氛围。杏枝如画,倚靠在轻烟缭绕的窗户前,给人一种春天的温馨和生机盎然的感觉。
  • 第三段:“凭阑愁立双娥细,柳影斜摇砌。”这句描述了主人公站在栏杆旁边,眉头紧锁,眼中充满了忧郁和期待。柳树的影子在地面上摇曳,增添了一份凄凉和孤独感。
  • 第四段:“玉郎还是不还家?教人魂梦逐杨花、绕天涯。”这里通过“玉郎还是不还家?”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亲人或爱人的深切思念,杨花象征着飘荡不定的恋情,使得主人公的思绪也随之飘荡,仿佛被爱情牵引到了遥远的天际。
  1. 作品赏析
  • 艺术手法:《虞美人·其五》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通过对比、拟人等手法,塑造了一个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意世界。诗句中的每一个意象都富有象征意义,如“春风”、“黄鹂”、“杏花”等,都是美好事物的代表,却因为“春芜”和“杨花”的存在而变得伤感和无奈。
  • 情感表达: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相思、忧伤以及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巧妙地将个人情感融入自然景象中,使读者能够深入体会主人公的情绪波动,感受到那份深沉的情感力量。
  1. 评析与写作背景
  • 文化背景:这首诗反映了元代社会的现实状况。在这个时期,战乱频繁,社会秩序不稳定,人们的生活充满了不安和忧虑。《虞美人·其五》中所描绘的景象和情感正是这种社会背景下人们普遍经历的一种心理状态。
  • 文学价值:《虞美人·其五》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元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它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对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文化研究价值。

《虞美人·其五》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历史和文化意义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元代的社会现实,也能够体会到古代文人对美好事物细腻入微的感受和表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