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虽不改,人病自添慵。
地滑泥无迹,檐疏瓦有松。
天低浑似幕,云怒不成峰。
欲决繁阴破,惭无利剑锋。
次韵杨久中阻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杨久中阻雨》是宋代诗人毕仲游创作的一首诗。在这首诗中,毕仲游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因阻雨而产生的心境和环境描写的细腻感受。
诗的原文如下:
鸡鸣虽不改,人病自添慵。 地滑泥无迹,檐疏瓦有松。 天低浑似幕,云怒不成峰。 欲决繁阴破,惭无利剑锋。
诗中的“鸡鸣虽不改”意味着虽然时间流逝,但鸡鸣声未曾改变,给人以时间的延续感和生命的坚韧。而“人病自添慵”则反映了诗人因天气原因身体不适,感到慵懒无力,这种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和现实意义。
诗中的“地滑泥无迹”描绘了地面因雨水变得滑腻,使得泥土难以留下痕迹,这可能暗示了一种混乱或无序的状态;“檐疏瓦有松”则通过稀疏的屋檐和屋上松树的形象,传递出一种孤寂和清高的氛围。
“天低浑似幕”形象地描述了天空的颜色仿佛厚重的幕布一般,给人以压抑之感;“云怒不成峰”则表现了乌云聚集时的形状与气势,但最终因为缺乏实体而无法形成真正的山峰,这种夸张的比喻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
“欲决繁阴破,惭无利剑锋”则是诗人内心的写照,他想要打破密集的云雾,却觉得自己缺乏锐利的工具——即利剑。这里的“利剑”象征着解决问题的力量和决断能力,而诗人的自我怀疑则体现了他在面对困难时的无奈和无力感。
《次韵杨久中阻雨》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作,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象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人生境遇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