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涧曹正叔有诗见寄因以答谢

子学有馀力,我生无定居。
与人常不合,谋己一何疏。
酒熟同谁酌,诗成懒自书。
会须还颍水,高枕闭吾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在元丰三年(1080年)写给曹辅的一首答诗。曹辅当时任建昌军判官,苏轼在建昌军任职期间,与曹辅有过交往。苏轼在这首诗中对曹辅的诗歌进行了赞赏和回应,表达了自己对诗歌创作的热情和对朋友的感激之情。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蕨涧曹正叔有诗见寄因以答谢

我昔东山日,子来西江滨。
君诗似相赠,我歌非为春。
岂惟慰穷独,所贵得吾真。
坐想翠壁下,题名已嶙峋。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解释:

  1. 我昔东山日,子来西江滨。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回忆过去在东山上的日子,以及现在曹辅来访西江滨的情景。

  2. 君诗似相赠,我歌非为春。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曹辅诗歌的赞赏和回应。他认为曹辅的诗歌像是对自己的一种赠予,而不是为了取悦春天的景色。

  3. 岂惟慰穷独,所贵得吾真。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理解。他并不追求仅仅为了安慰自己,而是追求诗歌的本质——真实。

  4. 坐想翠壁下,题名已嶙峋。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向往。他想象自己在翠绿的山壁上留下了自己的诗句,虽然已经有些磨损,但仍然显得生动有力。

这首诗展示了苏轼对曹辅诗歌的赞赏和回应,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