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之人秀眉宇,束发从军心自许。
南彻梁江西瀚海,万里相从旧宾主。
庆州之险山作城,青冈路狭如斗鼠。
我尝与君驰大漠,夜掘黄沙枕冰土。
君今重行计安出,羽檄搀枪待君处。
去年天狗堕地鸣,今年拟破灵盐城。
男儿鞍马是常事,髀肉消尽须重生。
况君到日春风发,行云夜闭沙场月。
战马沾泥不用嫌,功成便浴雠人血。
君不见高平范公庆历时,往筑大顺人不知。
千金散士得死力,横山可取犹提携。
至今塞下呼老子,关中使者公之儿。
当年议奏千万语,攻守二策真可师。
勿云近事不足道,狄青之辈为偏裨。
送朱彦文通直从庆阳辟命
介绍
《送朱彦文通直从庆阳辟命》是宋代诗人毕仲游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作于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当时毕仲游正在庆州担任通判,而朱彦文则被朝廷任命为庆阳的通判。在诗中,毕仲游通过描写洛阳人的形象及其从军经历,表达了对朱彦文赴任的勉励和期望。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的边疆战争背景,也展示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友人即将面临的艰苦环境的担忧,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友人勇气与决心的认可和赞赏。此外,诗中的比喻和典故的使用,使得整首诗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毕仲游通过描写洛阳人的形象,表达了对朱彦文的期望和鼓励。洛阳地区因其秀美的山水和深厚的文化历史,历来被视为人才汇聚之地。在这里长大的洛阳人通常具备出众的才华和坚毅的性格。毕仲游以“洛阳之人秀眉宇,束发从军心自许”开篇,描绘了洛阳人的英俊与豪迈,暗示朱彦文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具备了成为优秀将领的潜质。
“南彻梁江西瀚海,万里相从旧宾主”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洛阳人在边塞的生活环境。梁州和瀚海,这两个地理名词的运用,不仅生动地描绘了荒凉的边疆景象,也象征着朱彦文即将面对的艰苦环境。而“万里相从旧宾主”则表明了朱彦文与当地人民的深厚关系,他不仅是朝廷派遣的官员,更是当地人的朋友和战友。
“庆州之险山作城,青冈路狭如斗鼠”两句则具体描述了朱彦文即将前往的地区的地形特征。这些描述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画面感,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加直观的环境背景。山路险峻、道路狭窄,这些都将考验朱彦文的军事才能和应变能力。
“君今重行计安出,羽檄搀枪待君处”这两句则是对朱彦文即将开始的工作进行了展望。这里的“重行计”指的是重新制定战略或计划,而“羽檄搀枪待君处”则形象地描绘了军队中繁忙而又紧张的氛围。这既是对朱彦文工作的肯定,也是对他未来挑战的期待。
《送朱彦文通直从庆阳辟命》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和文化内涵的作品。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深切关怀。在欣赏这首诗时,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艺术魅力,还能从中汲取到坚持信念、勇于担当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