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子文宰昭武 其四

堂堂先太史,一节贯初终。
况有寿母贤,切切唯教忠。
承家谅匪易,负任丘山崇。
可不日汲汲,仰希前哲踪。
敬义两夹持,师友交磨砻。
馀事作诗人,毋颛锼句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王子文宰昭武其四》是宋代文学家真德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真德秀(1175年—1235年),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景元,号西山,又号诚斋,又号乐斋,祖籍为河南洛阳,后迁居龙泉县(今属浙江)。他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对后世影响深远。
  1. 诗歌原文
    堂堂先太史,一节贯初终。况有寿母贤,切切唯教忠。承家谅匪易,负任丘山崇。可不日汲汲,仰希前哲踪。敬义两夹持,师友交磨砻。馀事作诗人,毋颛锼句工。

  2. 诗歌赏析

  • 节选分析:本诗从“堂堂先太史”开始,表达了对先人的尊敬和怀念;“况有寿母贤”则赞颂了母亲的贤良与教诲之恩;“承家谅匪易,负任丘山崇”描绘了家族责任的重大与个人承担的压力;“敬义两夹持,师友交磨砻”则是表达对学问与德行的双重追求;最后两句“余事作诗人,毋颛锼句工”则表明了作者在其他方面也有所建树,但不专注于雕琢诗句。
  • 艺术手法: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展示了作者对家庭、责任和学问的深刻理解。此外,诗中还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文化价值:此诗不仅反映了宋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也体现了真德秀的个人修养和思想深度。作为宋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它对于研究宋代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1. 创作背景
  • 真德秀的诗作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表达社会观念为主,而《送王子文宰昭武其四》的创作可能受到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家庭责任的认识,以及他对个人品德的追求和对学问的执着。
  • 宋代时期,社会变革和文化交流频繁,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常常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因此,可以推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宋代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密切相关。

《送王子文宰昭武其四》不仅是真德秀文学成就的代表,也是宋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了解这首诗的背景、内容和艺术特色,可以更好地领略到宋代文人的风采和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