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贡父舍人二首 其二

观也本诸生,早与世参商。
方枘不量凿,交亲指为狂。
末路辱公知,赐出非所望。
相期古人处,岂止事文章。
汝南虽奥区,校官实始张。
解鞅百无有,栖栖寄僧坊。
筑室从有徒,皆公借馀光。
一壶千金直,所济在仓黄。
万里犹比邻,别离无足伤。
何以报公德,修好以为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刘贡父舍人二首 其二》是宋代诗人秦观的诗词作品之一。下面对这首诗作简要介绍:

  1. 作者简介:《送刘贡父舍人二首 其二》的作者是秦观,字少游,号太虚,又号淮海居士,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词人。其诗、词、散文均有很高成就,尤其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他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门四学士”,是宋词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2. 诗句原文:虎去藜藿采,珠在其川媚。君子一诎信,实系天下事。念昔元丰间,公初谪南裔。托词吊湘水,闻者为心醉。逾年憸臣逐,国老起相继。除公守襄阳,士始有生意。兹焉归法从,乃是朝廷计。在公何足云,事业本余弃。掖垣美花木,入直春正丽。同僚看家风,立马挥九制。
  3. 整体翻译:诗人秦观通过这首《送刘贡父舍人二首 其二》,表达了自己对友人刘贡父的深切祝福和对其未来成就的期望。诗中描述了刘贡父在贬谪后重返朝廷的情景,以及他在襄阳任职时所展现出的才华和风采。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能不被认可的无奈和失落感。
  4. 创作背景:秦观的这首《送刘贡父舍人二首 其二》创作于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年—1085年),当时的政治环境复杂多变,许多文人因直言进谏而被贬或遭排挤。诗中的“君子一诎信”反映了秦观对于正直之士的尊重和期待;而“在公何足云,事业本余弃”则揭示了他对自身才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失望情绪。
  5. 名家点评:此诗得到了后世众多学者的认可和赞赏。例如,清代学者吴乔在其《围炉新语》中评价此诗说:“‘方枘不量凿’,言其才之不相副也;‘相期古人处’,言其志之所存也。”这两句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期望,也揭示了他自己对于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思考。

《送刘贡父舍人二首 其二》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和祝愿的好诗,也是秦观文学创作中的一个重要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诗人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