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裴仲谟

君才出于德,妙高如匠石。
但见广厦成,不见斧斤迹。
厚为诸兄奉,自奉颇云啬。
三生阳亢宗,薄俗有惭色。
汝南古佳郡,月旦评一易。
尔来似扬州,不办龙蜥蜴。
短簿髯参军,喜怒移顷刻。
正平竟获免,实我文举力。
念公当乖隔,忧思如纺绩。
耻为儿女仁,到此泪横臆。
熙朝大烹饪,贤者不家食。
朝为郡县吏,暮作台省客。
矧闻诸法从,久欲荐言责。
去去勿重陈,九万自此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裴仲谟》是宋代诗人秦观的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赏,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自身在仕途上的感慨和对友情深厚的珍视。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秦观(1049-1100),字少游、太虚,别号邗沟居士,出生于高邮(今属江苏),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秦观自幼才华横溢,尤其擅长诗歌,他的诗作多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以及对时事的看法。《送裴仲谟》是其作品中较为著名的一首,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友人的品质与自己的情感。
  2. 诗词原文:君才出于德,妙高如匠石。但见广厦成,不见斧斤迹。厚为诸兄奉,自奉颇云啬。三先阳亢宗,薄俗有惭色。汝南古佳郡,月旦评一易。尔来似扬州,不办龙蜥蜴。短簿髯参军,喜怒移顷刻。正平竟获免,实我文举力。念公当乖隔,忧思如纺绩。耻为儿女仁,到此泪横臆。熙朝大烹饪,贤者不家食。朝为郡县吏,暮作台省客。矧闻诸法从,久欲荐言责。去去勿重陈,九万自此击。
  3. 作品鉴赏:《送裴仲谟》不仅是一首赞美友人的诗,也深刻地反映了秦观自身的情感世界。诗中“君才出于德”表明了诗人对朋友品德的高度赞扬;而“广厦成,不见斧斤迹”则象征着朋友成就非凡,却依然保持谦逊低调的态度。这种品质让诗人倍感自豪,同时也引发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反思和忧虑。
  4. 文化背景:秦观的这首《送裴仲谟》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感慨,同时也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氛围。诗中提及的“月旦评一易”、“朝为郡县吏,暮作台省客”,反映了宋代官员生活的矛盾性和复杂性,以及文人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态度。
  5. 艺术特色:《送裴仲谟》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特点。首先,语言优美,充满了诗意,通过对友人的赞美和对自己情感的真实表达,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素养。其次,结构紧凑,前后呼应,形成了一种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力。最后,情感真挚,无论是对友人的赞誉还是对自己的感慨,都流露出真挚的情感,使得整首诗更加感人至深。
  6. 历史影响:秦观的《送裴仲谟》作为宋代文学的代表之一,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在后世被广泛传颂和研究。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道德观念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剖析,使其成为了研究宋代文人思想和社会风貌的重要文献。
  7. 现代价值:《送裴仲谟》不仅是古代文学作品,更是现代人在处理人际关系和面对现实挑战时的一种精神指引。它教会人们在赞美他人的同时,也要正视自我,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同时,诗中所体现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也为现代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

《送裴仲谟》不仅是一首赞美友人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深厚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怀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同时也能在现代社会中找到共鸣和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