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到极深处,石门为地名。 岚蒸空寺坏,雪压小庵清。 果落群猿拾,林昏独虎行。 一僧何所得,高坐若无情。
《石门庵》是宋朝诗人翁卷的作品。
字入之,自号东篱、蒙川居士,南宋诗人。《石门庵》作为他的代表作之一,不仅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与文人的思想情感。
这首诗描绘了石门庵周围的自然景观和僧人的生活状态。 第一句“山到极深处,石门为地名”描述了山到达了极致的深度,因此石门成为了一个地名。这里的“石门”可能是指某个山口或者关口,是通往更深山区的道路标志。 第二句“岚蒸空寺坏,雪压小庵清”描绘了深山中的寺庙因为雾气(岚)而变得破败,而小庵(小屋)则被雪覆盖,显得格外清新。这里用“岚蒸”和“雪压”来形容天气的变化对寺庙和小庵的影响,展现了大自然的力量。
【注释】 崖头:指石门。石门在今浙江天台县境。定僧:指坐禅的僧人。白发:指僧人年事已高,须发皆白。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诗人游山赏月,偶遇一老僧,便以“石门庵”为题,写下了这首七绝来赞美。 首句写石门庵的地势。石门庵建在山崖上,故名“石门”。这一句用一“坐”字,写出了庵的位置和环境,突出了其幽静、清雅的特点。次句写石门庵中的人物。石门庵中有位僧人,年事已高,须发皆白,正在那里打坐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