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绪
【解析】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拔茅山夜”是全诗的首句,交代了写作背景和时间。诗人在拔茅山夜晚,看到山中早寒、霜白草短等景象,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第二句“入夜窈窕林,虫鸣有余静”,描写了夜晚寂静的景象。第三句中的“土屋闭深月,隙光流一寸”,写出了诗人的孤独感。第四句“薄饮不成醉,疲肱已可枕”,表现了诗人的疲惫状态。第五句“浮累觕遣除,荒梦细商订”,表现了诗人的轻松状态。第六句“独树惊高风
【注释】 崖头:指石门。石门在今浙江天台县境。定僧:指坐禅的僧人。白发:指僧人年事已高,须发皆白。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诗人游山赏月,偶遇一老僧,便以“石门庵”为题,写下了这首七绝来赞美。 首句写石门庵的地势。石门庵建在山崖上,故名“石门”。这一句用一“坐”字,写出了庵的位置和环境,突出了其幽静、清雅的特点。次句写石门庵中的人物。石门庵中有位僧人,年事已高,须发皆白,正在那里打坐禅定
山中气早寒,霜白草短劲。 入夜窈窕林,虫鸣有余静。 土屋闭深月,隙光流一寸。 薄饮不成醉,疲肱已可枕。 浮累觕遣除,荒梦细商订。 独树惊高风,乱响集孤听。 山鬼呼欲来,幽釭剔已尽。 披衣观百念,揽镜槁双鬓
胡宗绪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和科学家。以下是对胡宗绪的相关介绍: 1. 人物生平 - 早年经历:胡宗绪,字袭参,号嘉遁,生于桐城(今属中国安徽省),是清代的著名科学家和文学家。胡宗绪十岁时父亲去世,其母亲潘氏是一位知书识礼的女性,她严格教育并支持儿子专攻经史,使得胡宗绪在文学和科学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 学术成就:胡宗绪在康熙五十年中举人,并在雍正八年成为进士,后被荐为明史馆纂修
胡宗绪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和科学家。以下是对胡宗绪的相关介绍: 1. 人物生平 - 早年经历:胡宗绪,字袭参,号嘉遁,生于桐城(今属中国安徽省),是清代的著名科学家和文学家。胡宗绪十岁时父亲去世,其母亲潘氏是一位知书识礼的女性,她严格教育并支持儿子专攻经史,使得胡宗绪在文学和科学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 学术成就:胡宗绪在康熙五十年中举人,并在雍正八年成为进士,后被荐为明史馆纂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