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傅仲温

人是南州老,家传北地雄。
忽骑箕尾去,不待大丹功。
华屋闲歌席,长杨惨暮风。
已符同穴契,宁复念孤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傅仲温》是宋代诗人华镇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对傅仲温的深切怀念和对其一生成就的高度评价。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华镇,字安仁,号云溪,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生平事迹在《宋史·华镇传》中有记载。他出生于会稽,自幼好学,工于诗文,其作品多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
  1. 创作背景
  • 《挽傅仲温》的创作时间不详,但可以推断出这是在傅仲温辞世后不久所写。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傅仲温的追念和对其贡献的认可,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个人情感。
  1. 诗歌原文
  • 人是南州老,家传北地雄。忽骑箕尾去,不待大丹功。
  • 华屋闲歌席,长杨惨暮风。已符同穴契,宁复念孤桐。
  1. 诗歌解析
  • “人是南州老,家传北地雄”:这句表达了傅仲温和其家族世代相传的卓越才能和深厚的家学渊源。
  • “忽骑箕尾去,不待大丹功”:这里用“箕尾”象征着荣耀与成功,暗示傅仲温虽已离去,但其卓越的才华和成就仍被后人铭记。
  • “华屋闲歌席,长杨惨暮风”:描述了傅仲温生前的生活环境,以及他在晚年的孤独和哀伤。
  • “已符同穴契,宁复念孤桐”:意味着傅仲温与大地同归,而诗人则不再关注个人的得失,而是更加专注于生命的真谛和自然的循环。
  1. 诗歌主题
  •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逝去之人的缅怀和对其成就的赞颂。通过对比傅仲温和自己的不同境遇,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生命价值的深刻理解。

《挽傅仲温》不仅是一首表达哀悼之情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哲思的作品。它通过对傅仲温一生的评价,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感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读者可以通过这首诗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社会风貌,以及他们的文化追求和生活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