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牧隐二首 其一

年来厌索长安米,老去犹居大隐廛。
岂是红尘故相挽,枉令空愧牧牛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牧隐二首·其一》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绝。李商隐的这首诗作属于他的晚期作品,创作于晚唐时期,此时社会矛盾加剧,政治斗争激烈,而诗人却受到排挤,仕途不顺,心情沉郁。

《无题二首·其一》中“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画面。星辰与风的交织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而画楼和桂堂则象征着美好而又遥不可及的愿景。这两句不仅形象生动地勾勒出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理想与抱负,同时也透露出他对真挚爱情的渴望和追求。李商隐曾经历过一段失败的爱情,因此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于爱情的感慨和思考。通过这句诗,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和挣扎。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描述了宴会上的热闹场景,但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冷漠。宴会上欢笑声不断,而诗人却如同局外人,难以融入其中。这种对比使得诗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残酷。

最后一句“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则直接反映了诗人的无奈和失落。诗人以打鼓为官的象征,表达了自己被迫离开官场的决心。同时,“走马兰台类转蓬”则比喻自己如随风飘摇的蓬草,难以找到稳定的归宿。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悲愤和不满,也表达了他对现实的无力感和对未来的迷茫。

《题牧隐二首·其一》不仅是李商隐诗歌中的佳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李商隐的思想情感及其艺术风格,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历史变迁和人文情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