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周伯旸 之馀姚

佳友难为别,何时重盍簪。
客衣黄叶满,书屋白云深。
落月生离梦,寒蛩助越吟。
抱琴从此去,虞氏有遗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周伯旸之馀姚》是宋朝著名文学家连文凤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特点。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品背景:此诗的作者为元代诗人连文凤,创作于宋朝时期。在宋代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诗歌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连文凤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其作品往往能够反映出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社会现实。因此,《送周伯旸之馀姚》不仅是连文凤个人艺术风格的重要体现,也是研究宋代诗歌发展及其社会文化的珍贵资料。
  2. 主题内容:《送周伯旸之馀姚》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不舍之情。诗中“佳友难为别,何时重盍簪”一句,深刻地表达了朋友之间难以割舍的情感纽带。同时,“客衣黄叶满,书屋白云深”等句子描绘了一幅别离时的凄凉景象,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离愁别绪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此外,诗中的“落月生离梦,寒蛩助越吟”等句,则巧妙地运用自然景物来增强诗句的表现力,使得诗歌的艺术效果更加丰富和动人。
  3. 艺术特色:连文凤的《送周伯旸之馀姚》在艺术表现上具有独到之处。首先,诗人通过对离别场景的生动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充满感伤氛围的离别画面。其次,诗中使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如“落月”、“寒蛩”等自然元素,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深刻和丰富。最后,连文凤的诗风严谨而不失灵动,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连文凤的《送周伯旸之馀姚》不仅是宋朝诗歌史上的杰作,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深入了解宋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和人文精神,感受到古人对友谊、离别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