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道遭三伏,流年当百殃。
舌乾元少味,体倦不安床。
逃暑少宽舍,沃焦无冷浆。
时依乔木下,俄顷得微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行道遭三伏,流年当百殃。
舌乾元少味,体倦不安床。
逃暑少宽舍,沃焦无冷浆。
时依乔木下,俄顷得微凉。
《林下避暑》是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在夏日与闲禅师一起在竹林中避暑的意境。该作品不仅体现了白居易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唐代社会文化的一个侧面。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作品以内容贴近生活、语言通俗易懂而著称。《林下避暑》便是他众多诗歌中的一部,通过简洁的语言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一个远离尘嚣、追求清凉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