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旱二首 其一

大旱如焚气不苏,云师谁遣上天衢。
人人准拟为霖甚,风动雷行雨却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感旱二首 其一》是宋代诗人郭印的作品,诗中描绘了大旱如焚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天气异常和人们期待降雨的无奈。

郭印(1094—1167),字信可,北宋成都双流人。郭印是宋徽宗政和进士,历任铜梁、仁寿等县令,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年)任永康军通判。他以任永康军通判时牒试避亲、举人不为例被弹劾落职。在政治生涯上,郭印曾一度遭受打击,但在个人生活方面,郭印却有较为丰富的经历和成就。他曾在家乡担任过一些官职,并留下了不少文学作品。其中,《感旱二首·其一》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这首诗通过描绘大旱如焚的景象,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困境。

《感旱二首·其一》全文如下:

大旱如焚气不苏,云师谁遣上天衢。
人人准拟为霖甚,风动雷行雨却无。

诗中的“大旱如焚”形象地描述了干旱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困扰。天空如同燃烧着的火炉,没有一丝降雨的迹象。而人们原本满怀希望地等待着雨水的到来,但最终却因为自然的力量无法发挥作用而失望。这种情感的落差,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悲凉的气氛。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诗采用了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它通过对大旱景象的描写,以及人们对降雨的期待与现实的反差,成功地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天象的关注和敬畏之情。他们常常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而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郭印还创作了许多其他优秀的诗歌作品。他的诗作风格独特,既有豪放洒脱的一面,又不乏婉约细腻之处。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郭印的文学才华,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感旱二首·其一》是一首表现了作者对大旱情景的深刻感受和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之情的佳作。它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也为后人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和文化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