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 其十六 孤山

尘寰千嶂合,月窟一峰孤。
欲识僧归处,飘然入宝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是宋代诗人郭祥正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部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郭祥正,字功甫或作功父,自号谢公山人、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郭祥正在北宋时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尤其以写诗著称,著有《青山集》30卷。他不仅在文学上有极高的成就,还曾历任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等职,并在神宗熙宁年间因不满王安石的政策而辞职。

  2. 创作背景:《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的创作背景是在北宋时期,当时的政治环境和学术氛围为诗歌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郭祥正通过这一题目,不仅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感受,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生活状态以及对政治的态度。

  3. 作品鉴赏:郭祥正的这首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将孤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气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诗中的“尘寰千嶂合,月窟一峰孤”描绘了孤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色。“欲识僧归处,飘然入宝珠”则传达出一种禅意,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禅宗思想的深刻理解。

通过对《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 其十六 孤山》这首诗的分析,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北宋时期的文化背景及其在文学上的影响。郭祥正的这首诗不仅是对其个人经历和情感的抒发,也是宋代文人精神追求的一种体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