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嵬辟支塔,舒卷半腰云。
知是藏真骨,灵光玉色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崔嵬辟支塔,舒卷半腰云。
知是藏真骨,灵光玉色纷。
《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其十七辟支塔》是宋代诗人郭祥正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诗歌原文:崔嵬辟支塔,舒卷半腰云。知是藏真骨,灵光玉色纷。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为纪念宋代著名文人杨公济而作的。杨公济曾在杭州钱塘西湖边建造了一座辟支塔,并留下了许多关于这座塔的故事与传说。郭祥正通过自己的诗句,表达了对杨公济及其作品的敬仰之情。
诗的艺术特色:郭祥正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辟支塔的雄伟与神秘。诗人通过对塔的描述,不仅让读者感受到塔的壮观,还通过“灵光玉色纷”这样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了塔内所藏真骨的神圣和灵性。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和文化气息。
文化意义: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描写自然景观与建筑的作品并不少见,但能够如此深刻地反映历史人物与事件的文学作品却不多。郭祥正的《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 其十七 辟支塔》就是这样一个典范,它不仅展示了郭祥正深厚的文学功底,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于历史遗迹的重视与保护意识。
郭祥正的《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 其十七 辟支塔》不仅是一首表达对杨公济及辟支塔敬仰之情的诗歌,更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经典之作。它让人们看到了古人对自然与文化遗产的尊重与爱护,以及他们留给后世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