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 其九十九 清轩

轩压冰壶上,风生玉宇间。
客来清彻骨,不待看湖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 其九十九 清轩》是宋代著名诗人郭祥正的作品。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郭祥正,字功父,自号谢公山人、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他是一位北宋时期的诗人,以纵横奔放的诗风著称,被誉为“宋代派”诗人之一。郭祥正一生写诗约1400余首,作品被收录在《青山集》30卷中。
  1. 诗歌原文
    轩压冰壶上,风生玉宇间。
    客来清彻骨,不待看湖山。

  2. 诗歌翻译
    The pavilion presses down on the top of the jade bowl, wind rises from the sky and fills the room.
    Guests arrive to clear the very bones, without having to see the lake and the mountains.

  3. 诗歌赏析

  • 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通过描绘西湖的自然美景和诗人与友人的互动,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 艺术手法与风格特点:郭祥正擅长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使诗歌富有想象力和表现力,同时也体现了宋代诗歌的豪放风格。
  • 文化背景与历史价值:作为宋代文人的代表之作,该诗不仅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俗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也为后世研究宋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1. 写作背景
  • 郭祥正生活在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的时代。西湖作为宋代的重要旅游景点,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和创作。
  • 此诗可能是郭祥正应杨公济之邀,于钱塘西湖边所写。在西湖边赏景吟诗,是文人雅士常见的活动,这为郭祥正提供了一个抒发情感和展现才华的平台。

郭祥正的《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 其九十九 清轩》不仅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人文情怀的作品。通过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友谊的颂扬,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文化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