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 其九十八 慈云岭

峻极分南北,见湖仍见江。
游人倦登陟,飞鸟自双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 其九十八 慈云岭”是一首宋代诗人郭祥正创作的古诗,题为《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其九十八·慈云岭》。这首诗描绘了西湖的美景以及游人的疲惫与飞鸟自由自在的情景。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郭祥正(1035年—1113年),字功甫,一作功甫,号谢公山人、醉引居士等。出生于当涂(今属安徽),是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不仅在诗歌创作上有着深厚的造诣,还擅长书法和绘画,对后世影响深远。
  1. 诗词原文
    峻极分南北,见湖仍见江。
    游人倦登陟,飞鸟自双双。
    猿啼清夜月,鱼跃碧波光。

  2. 诗句解析

  • “峻极分南北,见湖仍见江。”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景色的全面观察,既看到了北面的高山,又看到了南面的湖水。
  • “游人倦登陟,飞鸟自双双。”描述了游玩的人已经感到疲惫,而飞鸟则自由自在地翱翔。
  • “猿啼清夜月,鱼跃碧波光。”则是描绘了夜晚月光下,猿猴的啼叫声清脆悠扬,以及鱼儿在水中跃动的景象。

郭祥正的《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其九十八·慈云岭》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更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感悟。通过对这首诗的欣赏,可以更好地了解宋代诗歌的魅力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