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行送别签判李太博

东南会府唯钱塘,高门双开南斗傍。
门前碧瓦十万户,晓色满城烟雨香。
圣祖神宗造区宇,应命最先吴越王。
不经兵火二百载,地饶沃衍民康强。
莲花红白西湖芳,南山翠影临沧浪。
琼楼宝塔照日月,尘埃不到炎天凉。
画船罗幕尽高卷,白玉美人游冶郎。
年年中秋海潮过,万顷银山面前堕。
少年轻命争弄潮,手掣红旗逆潮簸。
闻君此行承辟书,伯乐能求汗血驹。
四时风物同吟啸,十郡兵民归卷舒。
公闲畜德聊自养,承平功业还吾儒。
况君登朝未四十,慎勿出处穷欢娱。
慎勿出处穷欢娱,临渊履冰佩琼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钱塘行送别签判李太博》是郭祥正于宋代所作,这首诗歌以其细腻描绘杭州(钱塘)的繁华景象与深厚的历史底蕴而著称。以下是对该文学作品的具体介绍:

  1. 诗歌背景
  • 作者介绍:郭祥正是宋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作多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其中不乏对杭州这一东南重镇的赞颂。
  • 创作时间:具体创作时间为宋代,但无法确定确切年代,只能通过诗中的描写来推测其大致的创作年份。
  1. 诗歌原文
  • 开篇“东南会府唯钱塘”,直接点明了杭州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作为东南地区的会府,其地位无可替代。
  • “高门双开南斗傍”则形象地描绘了杭州城内高门大户的繁荣景象,门前的碧瓦、烟雨中的城市,都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
  • 诗中还提到了杭州的历史背景,如“圣祖神宗造区宇,应命最先吴越王”,展现了这座城市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文化成就。
  1. 诗歌鉴赏
  • 艺术特色:《钱塘行送别签判李太博》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通过对杭州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描绘,展现了宋代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和赞美之情。
  • 情感表达:诗歌不仅描绘了杭州的自然美景,更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时的不舍和祝愿,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重视和对友人未来的美好期望。
  1. 文化价值
  • 历史价值:通过对杭州的描述,不仅反映了宋代的历史风貌,也展示了古代诗人对历史遗迹的热爱和敬仰。
  • 文学价值: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是宋代文学的代表作品,也为后来的文人墨客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和借鉴。

《钱塘行送别签判李太博》作为宋代郭祥正的作品,不仅在其时代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文学和文化领域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宋代的社会风貌、历史背景以及诗人的情感世界,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宝贵的文化遗产和艺术灵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