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乐山水,听客谈天台。
盘石摩挲浸海月,瀑布淙射烟霞开。
山腰喷作千岩雨,潭底昼夜轰风雷。
诸峰攒丛护宝刹,地与世隔无纤埃。
仙葩灵鸟四时有,石矼玉洞清风来。
施夫子,欲长往,高谢功名脱尘网。
况有西来老佛师,了悟无生任消长。
若许陶潜载酒过,便驾苍虬逐真赏。
天台行送施山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天台行送施山人》是宋代诗人郭祥正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郭祥正,字功父,自号谢公山人、漳南浪士。他出生于宋代的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是位有才情的文人。郭祥正年少时就以诗名闻,深受梅尧臣赏识。他不仅考中进士,还在神宗熙宁年间担任过武冈县知县。然而,由于政见不同,他被王安石排斥,最终选择离开官场,隐居生活。
诗歌原文:《天台行送施山人》原文如下:“平生乐山水,听客谈天台。盘石摩挲浸海月,瀑布淙射烟霞开。山腰喷作千岩雨,潭底昼夜轰风雷。诸峰攒丛护宝刹,地与世隔无纤埃。仙葩灵鸟四时有,石矼玉洞清风来。”
诗歌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天台山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中“盘石摩挲浸海月,瀑布淙射烟霞开”等句,生动展现了山间瀑布的壮观和周围环境的静谧美丽。同时,“诸峰攒丛护宝刹,地与世隔无纤埃”一句,则体现了诗人对于远离尘嚣、接近自然的追求。最后两句“仙葩灵鸟四时有,石矼玉洞清风来”,更是将天台山的神秘与宁静推向了高潮。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不详,但郭祥正在当时已经是一位颇有成就的诗人。他的诗歌多反映了他对自然美的追求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天台山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超脱世俗生活的追求。这种情感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尤为可贵,因为它体现了一种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天台山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和个人理想追求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