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郑闳中仙居十一首 其八

我爱仙居好,家居十数人。
民穷惟有疾,俸薄不知贫。
弟妹闲成癖,妻孥老未淳。
自馀无所恨,寸禄及偏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郑闳中仙居十一首》是由宋代诗人陈襄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
  • 陈襄(生卒年不详),字子野,号东塘,福建莆田人,宋仁宗庆历四年进士。历任秘书丞、集贤校理、侍御史知杂事等职。他与陈烈、周希孟、郑穆并称“四先生”,是北宋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 在政治生涯中,陈襄曾因直言进谏而得罪于权贵,后虽遭贬斥,但并未影响其学问和道德修养。他倡导理学,对当时社会风气有一定影响,为后世所传颂。
  1. 诗歌原文
    我爱仙居好,家居十数人。民穷惟有疾,俸薄不知贫。
    弟妹闲成癖,妻孥老未淳。自馀无所恨,寸禄及偏亲。

  2. 诗歌解读

  •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居住环境的宁静与舒适,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同情。
  • 诗人通过对家庭成员的描述,展现了家庭内部和谐与亲情深厚的一面。尽管家境不算富裕,但家人之间的关系和睦,生活虽然简朴却充满了温馨。
  • 诗中的“我爱仙居好”一句,不仅赞美了家宅的美好,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向往超越了物质的富足,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满足和心灵的平静。
  • “自馀无所恨,寸禄及偏亲”表达了诗人对于物质财富的看法,他认为即使物质条件有限,只要能和家人在一起,便是最大的幸福。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注重家庭的传统美德。
  1. 文学价值
  • 《和郑闳中仙居十一首》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宋代诗歌中的佳作。
  • 诗人通过细腻的文字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家庭画面,让人们感受到了家庭生活中的真实与美好。
  • 该诗在表达诗人情感的同时,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文化价值观。它鼓励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保持乐观和豁达的心态,珍惜家庭亲情,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成长。

陈襄的《和郑闳中仙居十一首》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更是一篇富含哲理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诗歌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和生活哲学。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宋代文人对于家庭和社会责任的重视以及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