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县署岩老亭

手持养性书,此地学耕渔。
身似龙蛇蛰,情忘木石居。
地迷成远复,政静得中虚。
何必求深隐,幽蒙即所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仙居县署岩老亭》是陈襄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对自然和谐的向往。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背景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仙居县署岩老亭》是由宋代诗人陈襄所写。陈襄,字述古,福州候官人,人称古灵先生。他与陈烈、周希孟、郑穆并称为“四先生”,在宋代理学界有着重要地位。陈襄曾历任侍御史、知陈州、杭州等职,并在神宗朝任枢密直学士,负责通进银台司兼侍读以及判尚书都省等多项要职。他的一生充满了政治生涯,并且他对文化和教育也有所涉猎,曾推荐过司马光、苏轼等人进入朝廷。陈襄不仅在政治上有建树,也在文学上有着杰出的贡献,其作品多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政治理念。
  2. 诗歌原文:《仙居县署岩老亭》是陈襄以五言律诗的形式创作的,全诗如下:“手持养性书,此地学耕渔。身似龙蛇蛰,情忘木石居。地迷成远复,政静得中虚。何必求深隐,幽蒙即所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自然环境中修身养性的生活情景,通过对山水田园间劳动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远离尘嚣的理想生活状态。
  3. 诗歌赏析:诗中的“手持养性书”表明诗人在闲暇之余,手捧书籍进行修养身心的活动。“此地学耕渔”则反映了他在自然环境中学习农耕和垂钓的生活方式,体现了他对自然和谐的欣赏和追求。“身似龙蛇蛰”暗示了诗人在大自然中寻找到了一种宁静与和谐的状态,就如同龙蛇蛰伏一般,避开了世俗的纷扰。“情忘木石居”进一步强调了诗人通过亲近自然达到了超脱物欲的境界,忘却了尘世的烦扰。整首诗洋溢着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批判。
  4. 主题探讨:《仙居县署岩老亭》的主题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探索与实践。陈襄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于传统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主张在现代社会中仍应保持内心的平静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在山清水秀的环境中耕作与钓鱼的生活,呼吁人们回归自然,追求简朴而不失精神的生活,避免过度的物质追求和心灵的浮躁,从而达到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5. 文学价值:《仙居县署岩老亭》不仅在艺术形式上展现了陈襄的诗歌才华,更在其内容上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社会责任感。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反映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尊崇。

《仙居县署岩老亭》不仅是陈襄个人文学成就的代表,也是宋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方式的一种追求和表达。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赏析,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文人的思想情感以及他们对于自然和谐与社会理想的关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