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明允府君挽词

礼阁仪新奏,延英席久虚。
自从掩关卧,无复草玄书。
东府先生诔,西山孝子庐。
谁言身后事,文止似相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苏明允府君挽词》是宋代诗人陈襄的作品。这首诗通过对苏明允府君的追悼,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友人的深切缅怀。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 礼阁仪新奏,延英席久虚:描述的是朝廷礼仪的新变化,以及皇帝的座位长时间空着。
  • 自从掩关卧,无复草玄书:表达了诗人因为某种原因闭门不出,不再从事写作。
  • 东府先生诔,西山孝子庐:提到东府先生(可能指某位官员)的葬礼,以及西山的孝子庐(指墓地)。
  • 谁言身后事,文止似相如:表达了对于死后之事的感慨,认为他的文学作品已经达到了像司马相如那样的水平。
  1. 诗歌鉴赏
  • 文学成就:《苏明允府君挽词》体现了陈襄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古代礼仪文化的深刻理解。通过简洁的文字,传达了对友人逝世的哀悼之情以及对其文学成就的高度评价。
  • 情感表达:诗中蕴含着对逝去友人的深情怀念,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使得整首诗充满诗意和哲理。
  1. 历史背景
  • 作者介绍:陈襄,字述古,南宋时期著名学者、文学家,以其博学多才而著称。在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被后人誉为“宋代四大家”之一。
  • 创作时间:据史料记载,《苏明允府君挽词》创作于宋理宗淳祐年间,具体时间为公元1241年至1250年之间。
  1. 艺术特色
  • 修辞手法:《苏明允府君挽词》运用了对比和借代的修辞手法,如“自从掩关卧”与“无复草玄书”形成强烈的反差,既展现了诗人因应世事变化而选择沉默的态度,也表达了对友人生前作品的高度赞赏。
  • 意境营造:整首诗通过描绘宫廷礼仪的变化、告别官场的场景以及友人之墓的场景,营造出一种悲凉而又肃穆的氛围。
  1. 社会影响
  • 文化传承:《苏明允府君挽词》不仅是陈襄个人创作的结晶,也是宋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流传不仅保存了当时的文化记忆,也为后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读者评价:这首诗受到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宋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其影响力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苏明允府君挽词》作为宋代诗人陈襄的代表作品,不仅在其时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这首诗及其背后故事的学习与欣赏,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怀,还可以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文学的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