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台沙合后,元宰应时生。
两控龙飞驭,三调宝鼎烹。
筑山裴相乐,赐杖孔家荣。
无复安舆出,儿孙衣彩迎。
故太师中书令曾鲁公挽词二首 其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故太师中书令曾鲁公挽词二首 其二》是北宋文学家苏辙的一首七言古诗。该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时年58岁。这首诗以哀悼友人曾公的去世为主旨,表现了作者对友人深厚的友情和对友人的崇高礼赞。
以下是这首诗的原文:
太傅昔扶颠,今公复蹈巅。
三朝侍帷幄,万乘倚安危。
道冠诸儒右,名超九列前。
平生有高趣,遗恨与谁传。
“太傅”指的是太师、中书令曾公的名字。曾公在朝廷中担任重要职务,受到皇帝的信任和重用。“今公复蹈巅”,意为曾公现在又回到了政治舞台的中心,继续为国家效力。这里的“蹈巅”意味着曾公再次登上政治的巅峰,展现了其卓越的才能和忠诚的品质。
“三朝”指的是曾公在朝廷任职的时间。曾公曾在朝中担任过多个职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万乘倚安危”,意为皇帝依靠曾公来处理国家大事,曾公的地位和作用显得非常重要。这里的“倚”表示依赖、依靠的意思。
“道冠诸儒右”,意指曾公在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力。曾公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成为众多学者的楷模。“名超九列前”,意为曾公的名声超过九品以上的官员,成为朝廷中的佼佼者。这里的“九列”指的是古代官职的等级制度,九品以上为高官。
“平生有高趣”,表达了作者对曾公一生的敬仰之情。曾公的人生充满了高尚的品质和追求,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然而,“遗恨与谁传”,则透露出作者对曾公去世后无人继承其志向和事业的惋惜之情。这反映了曾公生前的辉煌成就以及他未能实现的理想和抱负。
这首诗通过赞美曾公的政治才能、学术成就和个人品质,表达了对朋友的怀念和敬意。它不仅描绘了曾公的历史地位,同时也揭示了作者对友情和忠诚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