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太君之建昌

闻说庐山对县楼,蒲鱼聊足奉晨羞。
宽心便是无声乐,省事还同不系舟。
服药养真须少病,看经遮眼自忘忧。
所嗟无计随亲膝,日与儿孙衣彩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太君之建昌》是宋朝诗人陈襄的作品之一,这首诗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以及希望她能够健康快乐的祝愿。以下是对文学作品《送太君之建昌》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陈襄简介:陈襄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官员,以诗歌见长,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和文人的生活情感。
  • 诗作风格:陈襄擅长运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来表达复杂的情感,他的诗作中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人情感。
  1. 诗歌原文
  • 诗句原文:闻说庐山对县楼,蒲鱼聊足奉晨羞。宽心便是无声乐,省事还同不系舟。服药养真须少病,看经遮眼自忘忧。所嗟无计随亲膝,日与儿孙衣彩游。
  • 诗意解释:这首诗通过描写送别场景,展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情厚意。首句提及庐山和对县楼,似乎在描绘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观图。接着,表达了对母亲的尊敬和孝顺,用“蒲鱼”和“晨羞”来形容母亲的简朴生活和对儿子的关怀。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母亲健康的祝愿,希望她能够长寿无忧,享受家庭的幸福生活。
  1. 诗歌赏析
  • 情感表达:整首诗充满了对母亲的敬爱和牵挂,语言简练而富有情感。
  • 意境营造: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离别的伤感。
  • 文化内涵:《送太君之建昌》不仅是一首表达亲情的诗歌,也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精神和对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1. 历史背景
  • 创作时间:《送太君之建昌》是陈襄在宋朝时期创作的,这一时期的诗歌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文人的生活状态。
  • 时代特色:宋朝时期,文人墨客常常借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社会的看法,陈襄的这首《送太君之建昌》就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
  1. 文化影响
  • 文学价值:《送太君之建昌》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情感内涵,成为宋诗中的佳作,为后世所传颂。
  • 教育意义: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家庭教育和社会伦理的一次深刻反思,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
  1. 现代应用
  • 教育用途:在现代教育中,这首诗可以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一部分,帮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 旅游开发:如果这首诗所在的地区有旅游景点或者文化遗址,可以将这首诗与当地的历史文化相结合,开发成文化旅游项目,吸引游客体验古代文人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

《送太君之建昌》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亲情的诗歌,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于现代社会而言,传承和推广这样的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的精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