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程公辟大卿游越山亭

荔子园林海日边,幽亭更在碧云巅。
江山旧是无诸国,楼殿今为极乐天。
五马如君多暇少,一樽惟我共游偏。
须知白首留连意,已有新诗寄北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程公辟大卿游越山亭”是宋代诗人陈襄的《和程公辟大卿游越山亭》一诗,这首诗描绘了与程公辟大卿共同游览越山亭的情景。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

  1. 作者背景
  • 陈襄简介:陈襄,字述古,号古灵先生,是福州侯官县(今闽侯)人,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和学者,有“海滨四先生”之一之称。
  • 创作时间:此诗的创作时间为宋代,具体年代不详,但可以确定的是,它是在诗人青年时期于福州求学时所作。
  1. 诗词原文
  • 诗句展示:荔子园林海日边,幽亭更在碧云巅。江山旧是无诸国,楼殿今为极乐天。五马如君多暇少,一樽惟我共游偏。
  1. 诗句解析
  • “荔子园林海日边”: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园林之中,观赏着海日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 “幽亭更在碧云巅”:诗人通过“幽亭”这一意象,表达了对越山亭的向往和赞美,同时用“碧云巅”来形容越山亭所在之地的壮丽景色。
  • “江山旧是无诸国”:这句诗回顾了越山的历史渊源,表达了诗人对越山历史沧桑的感慨。
  • “楼殿今为极乐天”:诗人通过对越山亭建筑的描述,将越山亭比作佛教中的极乐世界,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越山亭美景的赞美。
  1. 主题思想
  • 对越山亭的赞美:诗人通过对越山亭的描绘,表达了对这一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 对历史的回顾:诗人通过对越山的历史渊源的回顾,表达了对越山悠久历史的敬仰和感慨。
  • 对佛教文化的敬仰:诗人通过对越山亭建筑的描述,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理解和支持。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诗歌通过对越山亭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
  • 语言优美:诗歌用词精准,语言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 情感真挚:诗人通过对越山亭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之美、历史之久和文化之深的真挚情感。
  1. 赏析评价
  • 诗歌鉴赏:读者可以通过这首诗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思考,领略到诗人的艺术造诣和思想深度。
  • 文化价值:此诗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份对越山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和程公辟大卿游越山亭》是一首充满艺术魅力的诗作,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这首诗以其深刻的主题思想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