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蒲传正舍人清风阁

清白传芳奕世居,阆峰华阁峻凌虚。
千金不买连城璧,万卷惟存旧宅书。
鲁邑弦歌兴国俗,谢家兰玉满庭除。
今朝已觉孙谋远,人在西垣直禁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蒲传正舍人清风阁》是宋代诗人陈襄创作的一首诗,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作者对蒲传正舍人府邸的描述以及对其家风的赞美。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1. 原文内容
  • “清白传芳奕世居”,这句话强调了蒲家世代保持了高尚的品德和清廉的家风。
  • “阆峰华阁峻凌虚”,描绘了府邸的建筑风格及其高耸入云的特点,展现了府邸的宏伟与高雅。
  • “千金不买连城璧”,表达了对家族财富的淡泊,强调不以物质财富衡量价值。
  • “万卷惟存旧宅书”,指的是府邸中收藏着大量的书籍,反映了蒲家的学识修养和文化传承。
  • “鲁邑弦歌兴国俗”,提到了鲁地(今山东省一带)因蒲舍人的家族影响而形成了良好的风俗习惯。
  • “谢家兰玉满庭除”,比喻家中充满了如同兰花玉石一样的美德,使得庭院也显得格外美丽。
  • “今朝已觉孙谋远,人在西垣真禁庐”,意味着现在的子孙已经能够超越祖辈,居住在西垣真禁庐这样的高级官署内。
  1. 诗歌主题
  • 诗中不仅赞美了家族的优良传统,还体现了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1. 文学手法
  • 使用了大量的意象和比喻,如“阆峰华阁”与“连城璧”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 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通过对府邸的具体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蒲传正舍人府邸的深刻印象。
  1. 历史文化背景
  • 这首诗反映了宋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底蕴,通过对蒲传正舍人府邸的描述,展示了当时士族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状况。
  1. 鉴赏评价
  • 诗中的描写细腻且富有层次感,通过对建筑、文化、家庭等方面的描述,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 诗人通过对蒲传正舍人的府邸进行赞美,间接表达了对那个时代文人士大夫生活的向往和尊敬。
  1. 创作背景
  • 《题蒲传正舍人清风阁》创作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反映了宋代士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追求。
  1. 艺术特色
  •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隐喻,使得诗歌的含义更加深刻,引人深思。
  1. 社会影响
  • 此诗在历史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成为了后人学习和研究宋代文学的重要作品之一。

在了解以上内容后,以下还有一些其他注意事项:

  • 注意理解诗歌中的典故和引用,如“连城璧”等,这些往往与历史或文化背景有关。
  • 思考诗歌中的情感表达,作者对蒲舍人的赞赏之情如何通过文字体现出来。
  • 分析诗歌的结构,是否遵循了传统的五言律诗或七言绝句等格式。

《题蒲传正舍人清风阁》不仅是一首描绘家族荣耀和学术成就的诗歌,也是对宋代士人生活和文化传统的一次回顾。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