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仙居伟羌山六绝 其五

古意巑岏与世疏,一官羁绊可归欤。
此山未及西山好,下有仙人结草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仙居伟羌山六绝 其五” 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律诗。此诗描绘了一幅壮美的山水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简要介绍:

1. 作者简介

  •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著名的文学家、画家,有“诗佛”之称。他的诗、书、画均有极高成就,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代表人物之一。

2. 诗歌原文

西岭钟声动客情,  
南湖春色满征轮。  
秀木千寻秦地月,  
流泉一涧汉时春。  
云横楚塞无归雁,  
雪拥吴宫起故城。  
不道穷途返照里,  
孤峰落日万山明。  

3. 诗歌内容分析

  • 开头两句:“西岭钟声动客情,南湖春色满征轮。”这两句话以钟声和春色勾勒出旅途中的景致。西岭的钟声似乎唤醒了行者心中的旅思,而南湖的春色则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 第三四句:“秀木千寻秦地月,流泉一涧汉时春。”这里用对比的手法,将秦地的秀木与汉时的春水相映衬,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多样性和历史沉淀。

  • 后四句:“云横楚塞无归雁,雪拥吴宫起故城。不道穷途返照里,孤峰落日万山明。”这几句诗描绘了旅途中的风景变化,从楚塞的云雾到吴宫的积雪,再到落日下的万山明亮,构成了一幅动态的山水画卷。

  • 尾联:“不道穷途返照里,孤峰落日万山明。”最后一句则是诗人在旅途中的感慨,表达了一种超脱物外的心境,以及对于自然美景的赞叹。

4. 诗歌赏析

  • 意境之美: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载体,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诗中的山水画卷,既有宏大的气势,又有细腻的情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 语言之工:王维的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无论是描写山水的雄浑还是描绘情感的细腻,都能通过文字传达出来。这种语言的精炼和生动,是王维诗歌的一大特色。

  • 主题之深:虽然这首诗看似只是简单地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致,但实际上蕴含着更深层次的主题。它反映了作者在面对人生旅途中的坎坷和困境时的心境变化,也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追求。

5. 创作背景

  • 王维在唐玄宗天宝年间曾两次出塞,其中一次是应张说邀请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下,任监察御史。此次出塞之行,王维被贬谪至齐州(今山东济南)。这段经历对他的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使他更加重视内心的修养和情感的寄托。因此,在创作这首诗时,他更多地注重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审美情趣,而非单纯的山水描绘。

《题仙居伟羌山六绝 其五》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物的诗,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和人生感悟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王维的诗歌艺术风格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