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游宝云寺

繁杏青犹小,幽花落更香。
目随云雨断,恨与水风长。
蚁子何缘斗,蜂儿有底忙。
山人能弃世,游子不思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晚游宝云寺》的文学韵味

在宋朝这个文人墨客辈出的时代,陈师道的《春晚游宝云寺》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受和深沉的人生哲理。

“繁杏青犹小,幽花落更香。”这句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了春天的景色,杏花虽已凋零,但依然散发着淡淡的香气,给人以美的享受。这里的“小”字用得极妙,既形容了杏花的娇小,又暗示了岁月的无情,春去花落的自然规律。

“目随云雨断,恨与水风长。”诗人的视线随着云雨变幻,心中充满无尽的哀愁和对逝去时光的追忆。这里的“恨”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也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

“蚁子何缘斗,蜂儿有底忙。”蜜蜂忙碌地采蜜,蚂蚁却无端地争斗,这些自然界的现象被诗人用来比喻人世间的纷争与不义。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绘,也隐含了诗人对人类行为的批判。

“山人能弃世,游子不思乡。”诗人通过这两个形象,展示了不同生活状态的人对故乡的眷恋与思念。山中隐士选择远离世俗,超脱尘世的纷扰;而远方的游子则因为思乡之情难以释怀。这反映了诗人对不同人生选择的理解和感慨。

《春晚游宝云寺》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歌,更是一次深邃的思考。它让我们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思考人生的真谛。陈师道以其精湛的才情和深刻的思想,为我们留下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