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社须吾党,江湖足此情。
不堪秋暑近,欲趁莫潮平。
拙宦成华发,忧时自短檠。
君看庐阜石,千载尚垂名。
送周介之同年赴德化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周介之同年赴德化宰》是南宋诗人陈傅良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周介之同年的深切祝愿和期望。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非常特殊。在宋代,文人墨客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和社会责任感。陈傅良与张栻、吕祖谦等学者友善,并深受郑伯熊、薛季宣的影响。他不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还在朝政中担任要职,如通判福州、吏部员外郎等。这些经历都为他留下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从内容上来看,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周介之同年的美好祝愿和深厚友谊。诗中提到“民社须吾党,江湖足此情”,意指民生社稷需要我们这些有志之士共同守护,同时表达了自己对于江湖生涯的满足感。“不堪秋暑近,欲趁莫潮平”则描绘了秋日景象,暗示着人生的起伏和变化。
从情感上来看,这首诗蕴含了深厚的友情与关怀。陈傅良在诗中多次提到“拙宦”、“忧时”等词汇,展现了自己对于官场生活的矛盾感受和对国家社会的担忧。然而,他并没有忘记对朋友的关心和祝福:“君看庐阜石,千载尚垂名。”这句表达了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友情和名望都将永存。
《送周介之同年赴德华宰》不仅是一首艺术性极高的诗歌,更是陈傅良个人情感和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它不仅记录了诗人的生活轨迹,更折射出宋代社会的政治氛围和文人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