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峰少憩

倚塔看明月,寒光度玉绳。
曲堤藏小艇,疏柳见孤灯。
水竹映苔石,岩花缘涧藤。
香云吹散后,猿鹤伴高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雷峰少憩》是宋代诗人陈允平所作诗词,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富有诗意的夜晚景象。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陈允平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是理解其作品的关键。《雷峰少憩》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的一生紧密相关。陈允平,宋元间词人,字君衡,一字衡仲,号西麓,别署莆澹室后人。他生于宋德祐元年(1275),卒于晚年,具体时间不详。陈允平在德祐元年时曾担任沿海制置司参议,后因图谋恢复旧朝之嫌而被入狱,幸得同官袁洪营救得以幸免。元至元十五年(1278),他再次被征北赴大都,但后来选择隐居在家。陈允平的这一人生历程,为其诗词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他的诗歌多以自然景观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美景之中。

《雷峰少憩》这首诗的原文如下:倚塔看明月,寒光度玉绳。曲堤藏小艇,疏柳见孤灯。水竹映苔石,岩花缘涧藤。香云吹散后,猿鹤伴高僧。整首诗以“雷峰少憩”为主题,通过描绘倚塔远眺、曲堤小艇、疏柳孤灯等元素,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夜景。其中,“倚塔看明月,寒光度玉绳”两句,通过对月光下玉绳的影子的描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曲堤藏小艇,疏柳见孤灯”则通过小艇、孤灯等细节,勾勒出夜行的宁静和孤独之美;“水竹映苔石,岩花缘涧藤”则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细节,使整个场景更加生动有趣。此外,诗中的“香云吹散后,猿鹤伴高僧”一句,更是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份超脱世俗的氛围。

了解《雷峰少憩》不仅有助于欣赏古代诗词的美,更能够从中感悟到作者的情感世界和生活态度。陈允平作为宋元间词人的代表之一,他的诗作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表达。因此,在学习《雷峰少憩》的过程中,读者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深入探讨诗歌中的意境、情感以及文化意蕴,从而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所在。

《雷峰少憩》不仅是一首描绘夜晚美景的诗词,更是一部蕴含丰富情感和文化内涵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艺术才华,还能够深刻感受到他们的情感世界和生活态度。

相关推荐